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瀉水置平地,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章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南西北流

在藍玉告訴何夕,馮勝真實意圖之後,何夕也沒有停下城堡的修建,反而加快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里見方的夯土城堡,就已經修建好了。

而從北邊撤回來的大軍,也到了這裡。

大軍並沒有走水路。原因很簡單,沒有那麼多船隻。幾十萬大軍,上百萬牲口。要走水路,何夕臨時用來運糧食的船隻,根本不夠。

沿著河道行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也有一些便利條件。那就是飲水方便。

不要小看這一點。

任何一個小問題,乘以百萬 。都是一個大問題。行軍,尤其是大隊人馬行軍,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是不能忽略的。幾十萬大軍,不可能一起走,因為全天下道路,都很難保證百萬大軍透過,要分成數隊,前後,左右,甚至分道並行。等等,每一隊能有萬人就不錯了。

再加上這麼多俘虜在。人心不穩。

畢竟蒙古人都在草原上生活,而今強行遷徙,未必個個都願意。

總之,這麼多問題在。大軍行軍不可能快,日行三十里,就相當不錯了。

如此整整走了好近十天 。

何夕還沒有看到馮勝,就先見到了燕王。

可憐的燕王,這一次是純粹打醬油的。雖然說,燕王事事爭先。一直想撈到仗打 。但是奈何一來,這一次戰事太順利的。順利的幾乎沒有多少大戰,僧多肉少。一個個燕王叔叔伯伯輩的將領,都在爭搶。燕王如何能搶得過。二來,馮勝心中只要一想到,要是燕王死在前線,朱元璋會怎麼對付他,就不會有派燕王上前線的想法。

燕王能做什麼?只能當看客。

屬於他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何夕因為在軍中來去匆匆,根本沒有與燕王細談。

燕王見了何夕,寒暄了幾句。就讓左右拿出一個包袱,在何夕面前開啟,說道:“這就是我納哈出大營之中發現。也是我這一次最大發現。”

何夕開啟一看,卻是他堆土,似乎是從地面上整齊地挖下來的。上面還有一些植被。何夕細細看了,說道:“這是麥子?”

燕王說道;“不僅僅有麥子,還有高粱,還有大豆,這是一個元朝文官在納哈出大營之中種的。而且種了不止一季了。何弟,你說的塞外,就是這裡嗎?雖然是苦寒之地,一年有近乎有一半都是冬天。但是土地肥沃。一把能捏出油來,即便能種一季,但是地方大啊。”

漢人,即便投靠韃子的漢人。也改變不了自己的特性。在新地方總是想種一些什麼的。或者說,納哈出在草原上各種物資供給,是很少的。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給的也就更少了。

一些人自力更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知道燕王是受了何夕的影響。還是燕王眼光,比其他人要好。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才是最寶貴的?錢財?不過浮雲。人丁,是很重要。但是對大明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大明北方人口稀少,但是總體上好歹有六千多萬的。

土地,在何夕看來是土地。這代表著發展空間。

而且不能是一些荒蕪之地,戈壁沙漠。而是能種地的,有產出的土地。

燕王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覺得,這是最大的發現。

松花江兩岸,到底有多大。燕王跋涉而來,也算是用腳步與馬蹄丈量過一次,但是依然很難給出準確的描述。但是,很大就對,最少當中原一省之地。而且這一省都是平原。有河流。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耕作。

即便是在大明十三省之中,哪一個省也沒有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

是以燕王一下子看重了這裡。他知道,單單憑藉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