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沙河驛,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今擴建後的沙河驛,就是一個營盤的雛形。甚至各部都安排好位置了。省去了大量工作。

這是很難提高行軍速度的。

馮勝說道:“驛站中的糧食夠嗎?”

驛長說道:“夠了。有兩大糧倉。足足三百多石。”

馮勝說道;“三百多石?這一路上的驛站都這樣嗎?”

驛長說道;“他們有多少石糧食,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每一個驛站都沒有少於數百石的。甚至有幾個大站有千餘石,我都懷疑上面將我們好幾年的糧食給發下來。”

馮勝心中默算的卻不是這個。

一個壯丁,一天要吃一升。一萬人就是一百石,三百石,足夠三萬人吃上一天。如果一路上的驛站都這樣的話,那麼足夠讓三萬大軍輕裝, 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沿著遼東驛站,一路北上。

甚至更快。

其實古代行軍慢,最大的問題是三個。

第一個,帶得輜重多。不單單是人自己走。

第二個,就是古代打仗,打的是體力,急速趕路太消耗體力了。體力恢復也需要時間。即便急匆匆跑過去了,沒有力氣打仗了,那豈不是送人頭?與其如此,還不如一直儲存體力。

第三個,就是安營紮寨,儲存警戒,都很浪費時間。

但是,而今這三個問題都解決了。

首先,不用帶輜重,沿途驛站管飯。雖然他們一趟過去,沿途驛站估計要被吃空了。

其次,遼東畢竟在大明境內,有遼東軍在,或許會出現小股韃子滲透,但是韃子大軍忽然出現,幾乎不可能。不用太儲存體力,安營紮寨的事情也省了不少,可以多走一段時間。

如此一算,日行百里不是不行。

畢竟說起來,日行百里很快,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全馬多一點而已。須知,而今全馬記錄,已經到了二個小時內了。也就是一個時辰,固然專業運動員,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而今將士們再輕裝,武器還是要帶的。但是,用五個時辰做別人一個時辰路,還是存在可行性的。

如此一來,突襲阿哈出就有可能。

之前馮勝與傅友德這一戰的分歧之一,就是走哪一條路。

阿哈出駐紮肇州,就是後世哈爾濱西邊。肇州縣附近。有人覺得,應該從大寧出兵,畢竟大明在大寧有駐軍,有屯糧。另外一路覺得可以走遼東出兵。畢竟遼東最北邊,鎮北關距離肇州,與大寧距離肇州其實相差不遠的。但是而今朝廷大軍,多在漠南,北平一線,如果從遼東出兵,需要穿過整個遼東。

這一條路線上的耗損,也是要算進去的。

只是這裡的情況,讓馮勝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聲東擊西。在大寧聚集大軍,引韃子防備。然後派一支軍隊,從遼東直插敵後。

當然了,而今僅僅是想法。畢竟,很多戰爭上的想法,看似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的。

雖然這年頭情報傳遞很成問題。但是這年頭軍隊移動也很成問題,日行百里,幾乎是極限了,大部分將領不敢這麼來。所以,韃子在開戰之前確定明軍大部分部署是不成問題。如何,在短時間之內,讓大軍出現在敵人想不到的地方,這才是問題關鍵。

馮勝起了這個念頭,更是細細詢問了很多問題。比如那一堆堆的煤。足夠數萬人生火做飯了。

驛長將情況一一說明。馮勝才知道,這些東西,包括糧食大都是海上運過來的。補充在各地的。馮勝對海上的情況,又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只是驛長不過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自己負責的事情,算是明白。但是這些超出他負責範圍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