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高麗王室血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一章 高麗王室血脈

姚廣孝說道;“上任高麗國王,也就是朝廷追諡的恭愍王不管有幾個兒子,此刻也不作數了。而今這位高麗王是不是恭愍王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到了這個局面,誰也不會讓恭愍王的兒子,再登上那個位置。只能往上找。恭愍王上面,元廷追諡的忠定,忠穆王一脈,為元廷所廢,他們的後人, 早就被趕盡殺絕了。恭愍王是一個有手段的人。只可惜死於非命,身後事來不及佈置。恭愍乃是忠肅王之次子,而忠肅王長子一脈,就是忠穆王一脈,也就是說,忠肅王沒有別的兒子了。只能往忠肅王以上找。忠肅王乃忠宣王之次子,上面倒是有一個兒子,還是世子,但是被忠宣王賜死了。到底是為什麼,現在還是一個謎團,我也探不出來,不過,很多人都說是元廷逼忠宣王殺子的。忠宣王乃忠烈王之子,而忠烈王與父親元宗,關係很不好。元宗有三個兒子,但是忠烈王與元宗差點父子相殘,那對兩個弟弟。從王禑,到恭愍,忠肅, 忠宣,忠烈。五服之內,只有忠烈王之子,沈王一脈。這沈王一脈,卻是親元的。一直在元廷為官,當初恭愍王一死,元朝就有意送當代沈王脫脫不花,來繼承高麗王。但是總就不行。而脫脫不花也死了,而今元廷有沒有沈王,沈王是哪一個,也不大清楚了。”

“高麗王氏,人丁單薄。當今王室,五服之內,沒有一個姻親。縱然五服之外,有些血脈傳承。而今又有幾分權勢。我的意思很明白了。請陛下擇一子為高麗王。兩全其美。高麗國存。而為朝廷內藩。朝廷也可以放心高麗一國。而且我們也可以在高麗放手施為,為王前驅。”

姚廣孝這一番話,就看出了姚廣孝的政治智慧。

一場戰事開始容易。但是結束不容易。

而高麗之戰,更是在何夕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倉促開啟的。如果結束何夕心中還沒有想法。無非是打服而已。這雖然是一個笨方法,但也是最後的方法。

因為損失會很大的。

高麗畢竟五百年之國,一下子郡縣之,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以參考明滅安南之戰,前後三十年,最後還是放棄了。明朝人自己人討論,都認為,當時如果讓英國公張輔,與黔國公沐英一樣,世鎮安南,安南是可以撫定的。

而沐英世鎮雲南,其實就是一種半封建的辦法。而今何夕推行的海外封藩。更是一步到位了。

而且這也是對李成桂政治試探的絕妙回應。一個借兵平叛,撥亂反正。一個是送子入高麗,存亡繼絕。

高麗現在這個樣子,選一個高麗王五服之外王氏血脈。固然是高麗士族的期望。但是大明的朱家,高麗人就不效忠了嗎?如果高麗人有那麼多忠臣孝子,為什麼李氏朝-鮮建立之後,為高麗一朝效死的,也只有鄭傳道的同學,鄭夢週數人而已。

而且何夕此刻也明白,李家篡位為什麼那麼容易成果。高麗王家幾乎已經絕嗣了。

姚廣孝在高麗才幾日功夫。就將別人毫不關心的事情,查了一個遍。給出一個絕妙的辦法。正是姚廣孝才能所在。

何夕說道:“妙極。看看李成桂如何應對。我立即具本上奏,請陛下擇賢王守高麗。不過高麗繁雜,過一兩年再到任不遲。”

何夕的計劃,是從高麗這裡遷徙很多人口。填充遼東。讓一個新的高麗王在,哪怕這個高麗王姓朱,也是不行的。畢竟而今高麗的百姓,遲早是這位高麗王臣民。

不過,何夕相信朱元璋會答應的。

一來,這是朱元璋的意思。二來,朱元璋吸取歷史上靖難之戰的教訓,是很在乎強幹弱枝的。高麗海東大國,人丁數百萬。僅僅從人口上來看,不下山東。如果能勵精圖治,稱雄遼東,是毫不費力的。

歷史上明代,在鴨綠江流域的爭奪之中,讓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