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父與子,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九章父與子

太子少有的激烈地反對,說道:“父皇,元末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這是父皇你看到的。而今父皇抵定天下,掃蕩群雄。不就是要讓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就應該奉先王之道。守正安民。就因為何夕區區一言,就不惜勞師動眾。做如此大事,豈不是事與願違。父皇,您當初說的話,難道就忘記了。”

“你說過的,我父子有發一念,行一事,百姓就要受百倍之苦,千般之難。是,何夕是才華。但是何夕的才華再高。不過是一人之才華。儒道之學,是千百年賢者之智慧,雖然不是完美無缺。但是從者遍佈朝野。而何夕僅僅是一個人。而且很多時候挑錯容易,正讓何夕的學說,放在儒家這個位置上。難道真是完美無缺,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嗎?”

“利不百,不變法。兒臣不是不願意對本朝法度進行整理,之前,內閣制度,秘書監製度,乃至於官報,太平鐵廠等等,兒臣從來沒有說一個‘不’字。”

“但是遼東雖小,也大明之土,遼民雖少,也是大明百姓。高麗百姓雖在敵國,但也是人。為了何夕一己之妄念。殺人盈城。血流三千里。這非聖王之道。”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等太子說完了。說道:“你說完了。”

太子凜然一動,低頭說道:“孩兒說完了。”

朱元璋說道:“天下太平?你知道而今百姓過的什麼日子。三餐不繼,衣服無著。很多人一天吃兩頓,只有農忙時節能吃上三頓。一家人只有幾套完整的衣服。誰出門,誰穿褲子。女子避在家中,不能出門見人。被褥什麼的。更是沒有。只有稻草。”

“至於冬日,即便遠在嶺南,也有人凍死。這就是你說的太平日子。”

“百姓想過的太平日子?”

太子一愣,不得不說,在體諒民間疾苦這一塊上,太子還是遠遠不如朱元璋的。畢竟太子出生的時候,即便朱元璋再節儉,但太子的待遇從來不少。但是朱元璋真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下面是什麼日子,他是最清楚的。

太子固然有過微服私訪的經歷,甚至朱元璋特別要求太子在出巡中都的時候,帶著幾個弟弟,進入尋常百姓家。這甚至成為一個傳統。朱棣北巡的時候,更是帶著皇孫朱瞻基進入百姓家探視。

這家風就是從朱元璋這裡傳下來的。但是可惜了。自從正統之後,大明皇家就是另外一個作風了。

太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朱元璋問道:“你說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你說吧。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朕不要求別的。只要三餐吃飽。四季有衣服,冬天不會被挨凍。有一個像樣的房子。你說吧,該怎麼辦?”

太子說不出口。

如果太子沒有才華,不能深刻地明白的大明執行規則。他或許能脫口而出,可以辦到。

但是太子明白這一點。他其實明白。今後大明百姓生活水平不會太大地提高了。讓普通百姓擁有現在的生活,雖然忍飢挨餓,甚至冬天有凍死,病死的。但是整體上餓死的人。依然不多了。

太子不明白其中原理。但是他深刻地明白了這個現象。江南繁華,但是江南底層百姓,並不比其他地方百姓過得更好一些。北方荒涼。百姓剛剛移民過去的百姓,固然要苦上幾年。但是幾年之後,只要土地開墾出來之後,並不會比江南百姓過得更差?

所以大明底層百姓的生活水平,或許有一些提高的空間。但是空間並不大了。

想達到朱元璋所說的情況,衣食住都能滿足底層百姓的生活。是完全做不到的。

朱元璋說道:“別人怎麼說俺,俺不在乎。你是俺親自教出來。你應該明白俺的心思,俺不在乎什麼儒家道家,也不在乎什麼淮西,浙西。俺在乎的就是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