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洋六條,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分三六九等的。

當然了,大明也不可能做出扣押人質的行為。當年朱元璋與方國珍打交道的時候,方國珍就送方關到南京當質子。結果朱元璋將方關送回去了,說如果雙方都守信義,要質子做什麼,如果雙方都不守信義,質子又能做什麼事情啊?

也正是朱元璋這種寬大的態度,讓方國珍最後決定投降。

之所隱含這個條款。何夕更多是為儒學傳播,與大明對未來南洋統治者們的影響力而已。

第六條,衡度量。

為了貿易方便,何夕提議,所有度量一律用明朝度量。並且宣佈,大明港口,今後只用大明度量。

而今大明三個據點,都是商道要地,更不要說大明有大量的中國貨物,也是他們所需要的。大明用大明度量,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或許南洋還是各種度量混亂的情況,但是大明度量衡,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何夕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更不要說,大明剛剛將滿者伯夷王朝退下神壇的兵威,這一場大會自然是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南洋所有的國家,都在這盟約上簽字用印。

在做完這一切,何夕更是從故紙堆之中,翻出來春秋時期盟誓的儀式,修建了一個高臺,何夕持其牛耳,作為主盟之人。其他人都等而下之。

而這一套禮儀都是姚廣孝搞出來。

如果一些國內大儒來看,定然說這禮儀之中,有太多走樣變形的地方。一來,姚廣孝的學問,談不上是純儒,他學問廣博。但是在禮儀上,就研究不深了,有錯亂的地方,也很正常。

二來,姚廣孝本身就是一個藐視禮法的人物。他覺得差不多就行了,讓他死扣細節,才是姚廣孝的做事風格。再者,南洋這些土包子,誰又知道春秋盟誓禮儀是什麼樣子的。還不是他姚某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不過,這儀式影響很好。

雖然,姚廣孝有一些糊弄人的意思,但是學問不到,是看不出糊弄的地方,大步驟一點也沒有錯。三牲祭天,歃血為盟,埋書祭地等等。在南洋土包子,眼中神聖而神秘。

甚至這一套禮儀從此在南洋流傳開來了。很是風行了一段時間。

禮儀也是要與社會現實符合的。最明顯的就是切腹之禮。在中國古代,這是封臣對主君的禮儀,將自己心腹大白於青天之下,以示忠心耿耿,或者表露冤屈之類的。

但是中國在漢代以後,就沒有所謂封君封臣了。這禮儀也就不在中國流傳。但是日本到了近代,還是藩閥政治,這禮儀自然大行於道。

而今也是如此。

這一套盟誓制度,是國君與國君,封臣與國君進行的禮儀,適合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甚至到了戰國,就很不怎麼流行了。但是南洋這個時代的文明層次,大抵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或許,在很多方面上勝過了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是就政治體制上,卻是有很雷同的地方。

故而,這一套禮儀也很容易被效仿。因為他們需要這個。

這一套禮儀制度,也成了儒家南傳的先聲。

整個盟會最後一項決議,就是各國全部派出使節去南京朝拜大明天子。而盟書,也是需要大明天子確認的。

何夕雖然做了很多先斬後奏的事情。但是他也知道,他自己的權力邊界在什麼地方。做下這麼多事情,總是要給朝廷一個交代的。另外,何夕也有自己的一點點私心。

那就是,他擔心朝廷局勢有變化。他回去一趟,也好確定他離開南洋的事情。這一次這麼多國家一起朝貢,何夕隨行也在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