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筆

何夕說出缺人的時候,心中一動,已經有了一些預料。

果不其然,朱元璋繼續問道:“遼東附近哪裡有足夠的人手,可供移民?”

何夕說道:“高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不錯,正是高麗。遼東強,能掌控東北,遼東弱,則東北各地都會各行其是。朝廷不能制。故而,要充實遼東,是治理東北的首要大事。你的遼澤計劃就很好嗎?如果能在遼東開闢出數萬頃土地,能養民百餘萬。養兵十餘萬。遼東對朝廷就不是負擔。而奴兒干都司,各地也能建城設治,列郡而守了。”

“只是唯一不好的地方,遼澤計劃,按現在的情況。恐怕十幾年都做不成,幾乎是百年計劃,而天下間,有什麼計劃能綿延百餘年,朕也等不了。朕的想法,就是移高麗之民治遼澤。高麗有百姓五百萬。遷徙一半,應該沒有問題的。這一兩百萬人足夠治理遼澤了。”

“這也是你的任務。”

何夕聽了,只覺得渾身一震。

他終於明白了,他與朱元璋的差距。

朱元璋說得平平無奇,但是實際上,何夕從朱元璋的每一個字中,看到了鮮血。海水一般的鮮血。

且不說滅高麗之戰的傷亡。雖然多,但也算不了什麼。畢竟打仗哪裡不死人啊。單單說將高麗近一半,乃至於更多百姓遷徙到遼東,讓他們開墾遼澤。前文也說了,遼澤的治理難度,其實並不大,沒有什麼技術難題。唯有土方量驚人。

這種亡國遷民。死亡率是相當驚人的。

而且何夕不相信朱元璋沒有考慮過。

之前何夕還沒有深想,為什麼與何夕搭班子的是藍玉。而今忽然明白了。同樣為大明下一代的領軍人物,沐英比藍玉寬厚了很多,這也是為什麼沐英死後,雲南各土司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在懷念沐英。沐家子孫得以世守雲南的原因。

而藍玉性格之中,卻有更多的殘暴性格。

不管是戰鬥之中,還是在戰爭之後。

讓沐英來做這樣的事情,沐英或許做不來。但是讓藍玉來做,藍玉絕對不會下不了手的。

何夕抬起頭,與朱元璋平靜如水,不起一絲波瀾的目光一對,心中一荒,再次低下頭說道;“是。”

何夕只能努力地往好處想。

經過這一番折騰,高麗所謂傳統力量,都會不復存在。未來沒有朝-鮮,只有大明的一個省份。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雖然時代的陣痛,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元璋說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給假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就去遼東吧。”

何夕說道:“是。”

“不過,有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朱元璋說道;“徐達想給你封爵,太子應該告訴你了。你什麼想法?”

何夕說道;“臣以為區區微功,朝廷已經給過賞賜了,不足以封爵。”

何夕並不是沒有動心過。

封爵帶來的好處很大。

首先,大明的爵位是很值錢的,很多開國的爵位,真正做到了與國同休。只要能封爵,就是子孫後世十幾代的鐵飯碗。

其次,而今勳貴的實力是相當強大。而且在可以預計的十幾年, 乃至於朱元璋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勳貴的權力依然是很大的。何夕成為勳貴之中的一員,很可能與藍玉,沐英一樣,成為勳貴之中的後起之秀,甚至將來在徐達這個位置上,也就是勳貴之首,也未必不行。

但是何夕很清楚,他的立場不能動搖。

雖然何夕對大明文官並不是多感冒,甚至在何夕看來,大明開國功臣有明顯的偏科,武將的質量遠遠在文官之上。不是說宋濂,劉伯溫,李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