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百三十二章 知人之難,寒門宰相,幸福來敲門,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這個嗎?
不僅章越,連官家也露出不高興的神色。
吳奎說完,一旁王陶出班道:“臣附議,陛下求治心切,進人太速,以至於一些小人以聖寵眷顧,得以側近左右,矇蔽聖聽。”
“陛下應聽取上天降下的警告,將左右的小人通通驅逐出朝堂去,流放至嶺南崖山這樣的地方過一輩子。”
章越聽了王陶的話心底反而不氣,習慣了,此人在天子面前講自己壞話不是一兩次了。
吳奎,王陶先後說完,肯定少不了科代表司馬光。
司馬光當然是支援吳奎,王陶的意見言道:“陛下,前些日子,富鄭公上疏言,君王本無職事,唯有辨別君子,小人而已。”
“朝廷那麼多官員,那麼多職位,陛下豈能一一安排分辯安排而去……如今陛下欲求富國強兵之道,下詔求言,開通言路頗具明君之風,然而廣採百官所言,所得既多,那麼其中有哪裡言語是真切,哪裡言語是包藏禍心,實難分辨。”
“有些奸計似堂堂正正之謀,有些大奸大惡之徒偏偏一副忠臣的樣子,還請陛下仔細分辨。”
聽了三位官員進言,官家終於忍不住了言道:“幾位卿家,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辨別君子小人嗎?”
“先帝可謂明辨君子小人,但朕登基後見朝廷賬面如今赤字如此,覆國只在旦夕之間。朕為了節儉將先帝喪葬之費及登基之後對百官禁軍的恩賞,都減作只及當年先帝登基時的三分之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即便如此國庫依舊空虛,朝廷處處舉步維艱,一個綏州不敢收復也罷了,如今朝廷的使臣被殺了還要朕忍氣吞聲?”
司馬光等官員退至一旁。
這時候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出班道:“陛下,臣曾出任三司使,為國家打理過財政。臣以為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最要緊的不是在仁德,而是在一個財字,只要國庫充裕,朝廷與百官自也有信心,蠻夷也不敢輕中國。”
官家眼睛一亮,張方平這話說得好啊。
張方平是大臣裡善於省錢的,在操辦英宗皇帝的喪事上,張方平這裡砍一點那邊省一點,既辦得非常體面,費用又只是原先預算的三分之一。
就這一件事,官家覺得張方平可以重用。
官家心想若張方平可以用,自己為何要去召王安石呢?他問道:“那麼張卿有何策充盈國庫?”
張方平侃侃而談道:“臣以為在於節流,臣當年初任三司使時,疏通汴河,整頓漕運,卸任之時,積攢了三年可用之糧,六年足用之馬料……”
“臣第二次任三司使時,京中之糧只餘一年半,馬料只夠一年之用。臣又用了不到一年功夫,京城便有了五年存糧……”
張方平大談的是當初自己兩任三司使的政績。
章越聽過張方平不少風聞,對他的才幹也是有所知的。
張方平確實是能臣,而且他為當時古今主理財政的官員中少有重視資料。
一般來說,一般官員主國計,只會圍繞開源節流兩方面模糊來處理。
張方平不同,他檢討財政,將這一年財政收入支出資料與前一年相比,不僅這一項上,還與太祖,太宗,真宗時的資料再作一個比較,得出一個精確結論來。
在三司使任上,他又明確三司統計制度,每年統計一次,每三年將收入支出多餘減少的部分羅列出。
張方平於朝堂上大談特談,這些年朝堂收支的資料。
那一串串的數字聽了所有人都蒙了,要知道朝臣們論起背書的功夫那是誰也不服誰,但說到將毫無規律的數字都記在腦子裡的本事,那還真沒有。
但張方平卻可以。
為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