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艾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節,芍藥記事,藍艾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後怕呢。
各家先生送來的慰問品,夏芍藥都一一過目,又挑了相宜的回禮感謝他們對平安的照顧。後來見平安活蹦亂跳,似乎一點也沒有受到驚嚇的小模樣,還不時去逗綺姐兒,她便放兩個孩子去玩,自有丫環婆子照料著,自己帶了禮物親自去燕王府致謝。
燕王妃早知道了昨日之事,齊帝既未傳召太子,便也不曾召燕王進宮。況且此事蕭燁本來就無錯,很不必召燕王進宮,給太子與皇長孫造成他一味寵愛燕王的錯覺。
到底如今的朝堂局勢混沌,就連齊帝每每舉棋,都要考慮後果。他精力大不如前,心裡幾度猶豫,開始質疑太子的能力,卻又要考慮維持朝局的穩定,可謂步步為營。
夏芍藥攜重禮而來,燕王妃攜了她的手坐下,嗔怪道:“你也真是多禮,燁兒護著平安,這不是應該的嘛。平安可是自小跟在他身後長大的呢。”
“為了護著平安,反讓世子殿下得罪了皇長孫殿下,我心裡很是過意不去。當時情形,我與外子盡知,實在是很感激世子殿下護著平安,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好,王妃不必謙辭。”
燕王妃便命身邊的丫環將夏芍藥帶來的重禮收了起來,又與她閒談。
她自來長安,宮中妯娌不好相處,每說一句話都要在腦子裡過好幾遍,又不能向孃家嫂子姐妹吐苦水,在外人眼中,燕王妃兒女雙全,又得燕王敬重,而燕王在朝中舉重若輕,很得聖寵,她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就算是孃家人也不例外。
說起來,她是自家姐妹嫁的門第最高,丈夫最有能為的一個,上面又無婆婆管束,開府建衙多年,一府主母,哪裡好意思再說些別的,就算是親如姐妹,也要考慮考慮聽眾的心理承受能力。
初與夏芍藥相識,還是在洛陽,那時候她對商家女出身的夏夫人,還真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可是這麼多年淡淡的處著,卻漸漸感覺到了夏芍藥的妙處。
有些人,初見便覺投契,再見便引為知交,掏心掏肺,彷彿恨不得提前二十年就認識,可是真等處的日子久了,就生出各種齷齪,最後漸成陌路。
反倒是夏芍藥這種人,也許是商人的習慣使然,初識便暗含戒備,並不會輕易與人親近,但相處的分寸拿捏得當,既不會讓人厭煩又不會讓人覺得疏離,一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處下去,卻是越來越融洽,很多時候都會讓她漸漸忘記了夏芍藥的出身,反而容易將心裡的擔憂講給她聽。
“……這原也與平安無關的。皇長孫找燁兒的麻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大約還是因鑠哥兒而起,帶累了平安。大約是在國子監瞧著燁兒與平安親近,一時折騰不了燁兒,便要拿平安來折騰,以燁兒的性情他定然會出手,到時候可不就是一箭雙鵰。也虧得他們不知道平安的身份,這才自打了臉。”她倒看的透徹。
夏芍藥便道:“難道王妃以為,知道了平安的身份,皇長孫就不會找平安的麻煩了嗎?!”夏景行是堅定的燕王一派,京中人人皆知,他們是打小的情份,一直延續至今。也可以說,夏家與燕王府早就綁在了同一艘船上。
燕王妃頓時忍不住笑了:“你說的倒也是!”二人相視一笑,便生出了些惺惺相惜同仇敵愾的意思,都是母親,又站在同一站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況且都見事極明,想不交好也難。
夏芍藥亦笑:“世子殿下敏慧,王妃倒不必憂心。只是如今的局面,一時未明,往後恐怕還會有許多事非呢。”
燕王妃便嘆:“誰說不是呢。我如今去宮裡請安,看到皇后娘娘那張臉都有些發憷。她連我家王爺都敢罰,雖說罰完了陛下又賞,帝后為著我家王爺打擂臺,可後宮的事兒陛下再不插手的,我若是犯在皇后手裡,那可真沒什麼臉面了。”
但偏偏燕王與太子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