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章 渤海王劉悝涉謀反,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王侯的角度,這就有些可怕了,一個郡國的王被人隨意誣陷致死,他們豈不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忠於這樣的天子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不僅王侯這樣想,其他的世家大族之人也會感到恐懼,他們由此對當今天子劉宏感到失望。紛紛再想其他出路。
這時尹端又開口對吳詠詢問道:“吳侍讀能不能想些辦法,段熲此人其實早已投靠了王甫,此次必定全心全意為其辦事,若是鄭、董二人被屈打成招,渤海王危矣,社稷危矣,到時一切悔之晚矣。”
尹端作為一方太守,又在邊疆地區廝殺多年,自是知道這次王甫誣陷渤海王事件若是成功,將會導致多麼可怕後果。到時有可能整個大漢也將會失去民心。
吳詠搖
頭道:“小子如今不在天子身邊,也是有心無力,渤海王被誣陷一事,只能聽天由命了。”
此時他的力量尚且弱小,為了一個渤海王,與宦官們翻臉,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他也不想尹端等人失望,於是又開口說:“接下來,我將會渤海國一趟,看看有沒有轉機。”
說著,他不由嘆息道:“只要渤海王能咬定沒有謀反之心,王甫就不敢做的太過。”
“但願吧!”事已至此,尹端還能說什麼?
對於渤海王劉悝,眾人雖然同情,但也沒有太過在意,實在是這人的名聲確實不怎麼好。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漢桓帝劉志的身世,以及渤海王劉悝的事蹟。
劉志是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當年漢順帝三十歲就去世了,臨終立自己的兩歲多的兒子劉炳為皇帝,這就是漢衝帝。
漢衝帝年幼由梁太后掌權。漢衝帝也是三歲夭折,這次梁太后選擇了漢章帝的長子劉伉的曾孫劉纘做皇帝,這就是漢質帝。當時劉纘只有八歲,所以仍然是梁太后執政。而之後劉纘指責梁冀為跋扈將軍,導致梁冀毒殺了劉纘。這才選擇了劉志當皇帝。
按照輩分,劉志是劉纘的叔叔,和漢順帝劉保是堂兄弟關係。
劉志的父親是蠡吾侯劉翼,劉翼死時就將爵位傳給了劉志,之後劉志又將蠡吾侯的爵位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劉悝。而這時渤
海王劉鴻去世,劉鴻就是漢質帝的父親,他只有劉纘一個兒子,他死之後渤海國相當於廢除了。
於是劉志就把自己的弟弟劉悝封為渤海王,讓他繼承劉鴻的產業,以延續劉鴻一脈,對劉鴻一脈祭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志對自己的弟弟劉悝還是非常照顧的。
但這個劉悝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上下鑽營,拉黨結派,成天跟一些地痞流氓混在一起,於是北軍中候史弼就給漢桓帝劉志上了封密信,講了劉悝的問題。
信中是這樣寫的:“我聽說帝王對於親戚,雖屬至親,也要用威勢相示,雖位居尊貴,也要用法度相禁。這樣,和睦之道興,骨肉的恩情舒暢。從前周襄王放縱他弟弟甘昭公,孝景皇帝任梁孝王驕傲自大,這兩個弟弟都由於寵愛,最終導致悖亂,周有流亡之禍,漢有袁盎遭刺殺之變。
我聽說渤海王悝,憑藉自己是皇上的至親,依靠皇上的偏愛,失去了奉侍皇上的大節,有不遵守法制傲慢之心,在外聚集一些剽悍不法之徒,在內飲酒作樂,沒有節制,出入無常,與他在一起的人,都是一些言行不一致的人,有的是家庭裡不要了的敗家子,有的是朝廷裡放逐的臣子,一定要發生羊勝勸梁孝王求漢嗣,伍被勸淮南王謀反的變亂。州司對他不敢彈劾糾察,傅相不能盡匡輔的責任。
皇上深於手足之情,不忍阻止他,恐怕這
樣發展下去,危害更大。請把我的奏章公佈,曉示百官,使我能夠在朝廷明說他的過失,然後皇上下詔公卿平處其法。法決罪定,然後皇上下不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