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天子朝會,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中只有祖母一人與他相依為命十年。令人沒想到的是,前不久他又因一場寒病,突然好轉起來,還到處對人言,他痴傻十年,是神遊太虛造成的。”
接下來司徒許訓又將吳詠教導百姓做的那些太虛吃食,還有發明的那些新式的日常用品,都一一說了出來。
劉宏聽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那些太虛吃食都是他傳出來的啊,現在宮中的飲食可都是這些。不過怎麼就沒人跟我提到過他呢。”
接著他又炫耀似的,指著身下的圈椅,笑道:“你們看朕這把頤養椅,本來朕聽說是一位孝子為他祖母發明的,現在大司徒這樣一說,朕就明白了,這頤養椅也應該是這吳詠發明的了。”
隨即有些疑惑地問道:“他既然如此有孝心,而且還不計得失,將太虛吃食傳給百姓,如此品行高尚的人物,舉個孝廉而已,諸卿為何還遲疑不決?”
司徒許訓苦笑道:“陛下可知他今年多大年紀?”
劉宏一愣,有些拿捏不定道:“莫不是還沒到冠禮的年紀?”
司徒許訓搖搖頭,隨即驚歎道:“年僅十二歲呢!這也是在場諸公一直遲遲不能下定論的原因。實在是這吳詠的年齡太小了,有漢以來,還沒有孩童舉孝廉的事蹟。”
“其實早前南陽太守陳球就舉薦過一次,當時諸公都因其年齡小,而否決了。後來又有陳王劉承的推薦,當時諸公商討許久,最終還是否決了,擔心他年少成名,對其不利。近來又有幾位鄉三老聯名舉薦,諸公這才不得不重視起來,也擔心再這樣下去,百姓還以為朝廷故意不給吳詠名分,無故鬧出事端來。”
司徒許訓說完,又嘆息道:“眼看這吳詠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等三公才不得已請陛下做定奪。”
接著他又想到什麼,繼續說道:“或許陛下還不知曉,這吳詠還發明瞭一種農家肥,可以使田地增產一倍以上,戶曹的官員已經證實了這農家肥的可行性。若是推廣開來,假以時日,我大漢的糧食產量肯定是大增的,對百姓而言,可以豐衣足食了,對朝廷而言,有更多的稅收可以使國庫充裕。”
劉宏聽完,皺眉思索一陣,“這吳詠確實不能簡單地舉孝廉,他既然有如此才能見識,諸公以為朕將他召來做天子陪讀如何?”
其實這也是劉宏的私心作祟,他自從進入皇宮以來,一直都是孤單一人,沒有玩伴,每日不是讀經義,就是學帝王之道,過得很是不開心,如今出了吳詠這樣的人物,他想試試,這吳詠能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
下首的三公九卿們,彼此對視一眼,才異口同聲地回道:“陛下聖明,我等自愧不如!”
劉宏笑笑,沒把他們的誇讚當回事,他雖然年幼,卻也知道,君臣有別,臣子對君王的話,不要輕易相信。於是他笑道:“既然吳詠的事情解決了,那陳球的事情,又有哪位愛卿來說說經過?”
其實劉宏還是不願意陳球出事,畢竟之前他吃過的很多太虛吃食都是由陳球經手,然後經過程璜進貢上來。再說這南陽郡是當今天下最富裕的郡,總要找一個信得過的人當太守才行。
這時太尉聞人襲出聲道:“陛下,還是由老臣來說吧,畢竟官員的遷調都是由我太尉府負責。”
接著,他便說了一些陳球在南陽的事蹟。
“陛下有所不知,南陽太守陳球,雖有救助流民之功,但其行為已經越矩。據南陽郡丞郭馳稟報,陳球在救助流民期間,竟然私自動用了南陽的儲備糧食,導致洛陽這邊沒有及時得到糧食補充,許多洛陽百姓和來求助的流民,忍飢挨餓多日,差點就引發了暴動。”
隨後,也不知道太尉聞人襲是不是有意混淆視聽,在這皇宮正殿中,大聲說道:“想必陛下也知道上月‘丙寅晦,日有食之’事件,之後就有百姓不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