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朝堂爭論,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本事才行,不然就對不住你小子今日的一句恭維。”
接著又和顏悅色問道:“今年多大了,蒙學如何?”
怎麼誰來都問這個,吳詠暗暗吐槽,恭敬回道:“剛滿十二,蒙學已過,正治學五經。”
張濟一愣,然後面有不悅道:“小小年紀,不可妄言。”
呃,吳詠遲疑起來,正要解釋幾句,卻見楊賜微笑解圍道:“張太僕可不要小覷天下人,你先看看這卷竹簡的內容再說。”
說著,他便將手中的三卷竹簡,分別給了兩位帝師一卷,三公一卷,太傅一卷。
“諸公也都看看這三卷竹簡,乃是由吳侍讀口述,老夫筆著。”
眾人微微有點驚訝,他們沒想到楊賜竟然如此維護吳詠,同時心裡又有些好奇竹簡到底寫了什麼,尤其是太傅和三公,他們不久前剛考核過吳詠,沒想到這才過一個多時辰,楊賜就帶人又找過來了。
“看來這次天子召開大朝儀可能與這吳詠有關了。”
四人這樣想著,同時不忘兩兩聚在一起觀看竹簡。只一眼,拿到竹簡的六人,便忘情地投入進去。
三卷竹簡,每卷不過百字,按理說,也就幾分鐘就看完。可是拿到竹簡的六人,卻是足足看了十多分鐘,還是無一人發言。
楊賜看他們這樣,不由提醒道:“諸公以為這三卷竹簡的內容如何?”
張濟第一個醒悟過來,只見他面色嚴肅地問吳詠道:“這篇《保訓》,你從何處得來?”
吳詠只好又將在華光殿找的藉口再說一遍,聽得六人都是怔立當場,尤其殿內的其他官員,更是聽得目瞪口呆,同時心裡更加好奇這三卷竹簡的內容。
這時太傅胡廣與三公各對視一眼,才對眾人拱手道:“諸位肅靜一下,由老夫給大家讀一下三卷竹簡的內容吧。”
說著,胡廣從《厚父》開始,之後將《保訓》和《封許之命》,都誦讀一遍。
殿內諸公聽後,久久無聲。他們能進入殿內,至少都是熟讀五經的,但這三篇文章,他們卻從來沒有聽聞過,因此不少人心裡參考一下所讀過的五經,一下就湧出一個可怕念頭。
“這二篇半文章是《尚書》佚文!”
這個念頭一起來,立刻就止不住,在腦海翻來覆去湧現,可是殿內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因為這對他們的衝擊太大了,甚至會影響到現在經學世家的格局,一個不好,可是會鬧出大亂子的。
這時他們也知道今日為何天子要召開大朝儀了,這可是關乎江山社稷安穩的大事件啊!
偌大的殿內鴉雀無聲,眾人都各自想著心事,誰也不敢第一個開口,就是太傅胡廣、太尉聞人襲、司空劉囂和司徒許訓,這四位在朝堂上最具影響力的人,也都是緘默其口。
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有人忍不住開口道:“這二篇半文章,會不會跟之前的《太誓》篇一樣,也是偽作。”
眾人像看白痴一樣看著他,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最後還是有要好的官員提醒道:“這二篇半文章是吳侍讀從太虛仙境聽來,總不能是他這個十二歲的稚童偽作的吧!你想想就是孔夫子在世,在其十二歲可能做出這樣篇章來?”
那人無言以對,只能羞愧地縮了縮腦袋,他確實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接下來,殿內又陷入沉默之中。朝中諸公都沒有像今天這樣為難過,這二篇半文章實在太精妙絕倫了,要昧著良心說是偽作,他們估計會內疚一輩子。可是若說是《尚書》佚篇,這可能會得罪很多經學世家。這種沒有師說的篇章,他們是不會承認的。
“難道這樣的絕世好文章,就這樣湮沒在世間嗎?”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偏殿內傳出動靜來。有謁者喊:“吉時到,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