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會造紙的張角,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進屋便看到兩個裝滿符紙的大箱子。
張角開啟箱子笑著對三人說道:“貧道自幼便對這符紙感興趣,還特意去拜訪過數位造紙大匠,才習得這造紙術。這些符紙都是貧道精心研製所得,平常可是捨不得使用。今日若不是我那伯祖父討要,貧道也不會如此大方。”
張機見吳詠不明所以,便笑著解釋道:“張世兄的伯祖父就是前兩日咱們見過的玄妙觀的張道長,張道長給人開草藥時,用的就是這些符紙。這兩日因為給流民看病,張道長的符紙都消耗完了。今日恰好看到張世兄,便讓我跟華世兄來取一些給他。”
吳詠明白事情的緣由,可是他看著兩箱都是黃色的符紙,頓時大失所望,他本來還以為張角這有那種可以書寫的白紙呢,於是忍不住開口問道:“世兄這裡是否有那種白色的,可以寫字的紙張?”
張角想了想,便開口道:“賢弟說的蔡侯紙吧!”。
見吳詠好像不知道蔡侯紙,張角便繼續開口道:“其實紙張早在前秦時期就出現了,只不過那時都是蓖麻桿經過漚爛,製成的麻質硬紙,與其說是紙,不如說是硬布,不僅費時費力,使用起來也極其不方便。
等到本朝和帝時期,龍亭侯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讓工匠們挑選出樹皮、麻頭及敝布、漁網等,然後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這就是蔡侯紙,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而且來源廣泛,價格也低廉。賢弟若是想要,宛城內就有多家出售的。”
吳詠沒想到白紙還有這麼一說,而且還這麼普及了。他決定今天就買些紙張回去,若是有那種擦屁屁的草紙就更好了。
這時張機發現有很多符紙下面都壓著各種草藥,於是便問張角這是何用意。
“不瞞三位賢弟,貧道發現這些符紙若是與藥材放在一起,時間久了便會沾染靈性,畫出的符咒也特別靈驗。”張角猶豫一下還是如實地回答。
吳詠當然知道這是草藥成分滲透到紙張裡了,於是便建議道:“既然世兄會造紙,何不用草藥做符紙,效果豈不更好?”
張角頓時呆立當場,他怎麼沒想到還可以這麼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