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家的流水宴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託了吳詠的福氣,復望裡的鄉親們個個吃得肚皮滾圓,暢快不已,此時已經沒有人再對吳詠當官的事情,產生任何一點懷疑了。
而且,除了復望裡的鄉親,不僅五姓家族的人每日都來吃流水宴,就是與吳詠相熟的郭肥等人也都趕過來吃席。
得意於吳詠一直一來所培養出來的好口碑,好人設,大家對於吳詠當官的事情,大都抱著欣喜的態度,紛紛感嘆他們南陽祖地的五姓家族也終於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這天晚上,等賓客散盡,家裡只剩下吳家眾人,一家人都聚在祖母所住的東屋,聽吳詠和成昭講述他們在洛陽發生的趣事。
這幾乎成為了吳家每晚的娛樂專案,即使有些事情,被反覆提到,眾人還是百聽不厭。
今日母親郭氏好像不在狀態,其他人都是聚精會神地聽著,她卻一臉的心事。
終於等到夜深了,老夫人也有些疲乏,便笑道:“很晚了,都回去歇息吧。”
眾人還沒來得及開口,母親郭氏卻藉著油燈忽明忽暗的燭火,咬牙向吳詠開口道:“詠兒,阿母想求你一個事兒~”
這是郭氏躊躇許久,才鼓起的勇氣。
“啊?”一聽母親說出“求”這個字眼,吳詠頓時有些慌了,連忙拉著母親的手,焦急地向她詢問道:“阿母,怎麼了?家裡可是出什麼事了?您有什麼事情,可千萬別藏著,一定要告訴兒子呀!現在兒子大小也是個官了,大部分事情還是能兜住的!”
頓了頓,吳詠又咬牙道:“若是實在兜不住,大不了我直接進宮去求見陛下!舍下這個臉面不要,也要為阿母討個公道!”
“不,不是的~”見吳詠說得如此鄭重,母親郭氏也有點慌神了,連忙搖搖頭,向吳詠解釋道:“詠兒,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嚴重,咱們家裡也沒出什麼大事,就是...”
話到嘴邊,郭氏忽而咬了咬牙道:“就是這兩天,你舅父他們託人帶來口信,想讓我帶你回去一趟。”
其實她沒有完全說實話,口信是她侄兒郭威親自來傳達的,並且從話中的意思,聽說吳詠當官之後,想求吳詠幫忙他們找點差事做...
這些話是當著老夫人的面,郭氏如何都不能開口的。
本來她被自家兄弟逼著改嫁,捨棄吳詠這麼多年,母族那邊的人已經惹得老夫人不滿。不過看在吳詠的面上,老人一直都沒有計較過去。
這次她若是敢說讓吳詠幫母族的兄弟侄子找差事,老夫人不怒斥她才怪。
“呵...”聽到母親的話,吳詠先是微微一愣,隨即情不自禁地從喉嚨裡發出一聲冷笑,並面帶譏諷的嗤笑道:“他們還有臉來?這可真是恬不知恥呀!”
吳詠接收了前身的記憶,他對於母族那邊的人可謂相當記恨,當年若不是他們逼迫郭氏改嫁,也不會有吳家孤寡老幼在一起生活這麼多年的事情。
還有今年年初的時候,郭氏帶著三位女兒去投奔母族,卻被他們無情地趕了出來。
這些事情,吳詠都可能忘記的。不過他沒想到郭氏會如此心軟,這麼容易就原諒了母族那邊的人對她做出的傷害。
“詠兒~”郭氏聽聞此言,不禁皺了皺眉頭,嘆息道:“你以後不許這樣胡說,無論如何他們總歸是你的舅父,這天底下哪有做小輩的,胡亂編排長輩的道理?這要是傳出去,詠兒你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呃~,好吧!”吳詠心中也有些膈應,但母親郭氏說得不錯。
大漢以孝治天下,孝道乃是大漢的立國之本,同時也是當時最為重要的普世價值,以及道德標杆,以吳詠的身份,還真是不宜背後談論幾個舅舅的不是。
所以,聽到母親的訓誡,吳詠只能無奈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