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袁術宴客,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詠總算是明白,古人為何總說這樣的話!
“這樣的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誰不想要啊!”
想到這裡,吳詠情不自禁地越過舞池中的舞伎們,將目光投向對面的對面的幾人。
端坐在主位上的袁術,見吳詠看來,含笑向他點頭示意,隨後緩緩端起酒爵,舉杯示意道:“諸君,膳食至,歌舞起,筵席當開,且滿飲此杯,與我共享之!”
堂中眾人聞言,紛紛起身,端起酒爵,向袁術致意道:“謝袁少君!”
“酒肉美食已齊備,諸君可隨意品嚐,不必拘謹!”袁術哈哈一笑道。
“唯!”眾人齊齊點頭應喏,隨後拿起案几上備好的刀箸,開始準備享用美食。
吳詠看著滿桌的珍饈美味,也是胃口大開,先是撈起一塊牛肉,仔細品嚐一會,除了煮得軟爛外,再沒有其他味道,之後又是撈起其他的一些肉食,味道都是一樣。
其實真正的肉食,吃不多少就會感覺油膩,對於習慣了後世煎炒炸烤的吳詠來說,煮的肉確實吃不了幾塊,因此很快便停下筷子,專心欣賞歌舞來。
主位上的袁術一直關注著吳詠,看到他吃了幾塊肉食後便停了下來,俊朗的面容上不禁泛起一絲疑惑之色,隨後他抬抬手,示意樂師及舞伎停下,有些好奇地向吳詠詢問道:“吳侍讀,為何不食?可是宴席不合胃口?”
堂中眾人的目光刷一下都集中在吳詠這裡,讓他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連忙搖搖頭,否認道:“不是不合胃口,而是小子自幼出身貧寒,成長至今,還是首次參加如此隆重的宴會,見過如此多的珍饈美味,自當繼續品味才是,諸位不用在意小子,盡情享用便是。”
袁術聞言,輕笑一聲,隨即揮手示意樂師及舞伎接著奏樂接著舞。
有了這次教訓,吳詠便一會動一下筷子,一直裝著在吃,其實面前的肉食都沒怎麼動,濁酒倒是喝了不少。
這時的酒水基本沒有經過蒸餾過濾,都是在釀酒的容器中直接取出,喝酒時,酒爵中間有個過濾網,專門過濾酒中的雜質。
筵席之間,吳詠也少不了和其他幾人進行互動,不時舉杯共飲美酒。觥籌交錯之間,一杯杯美酒下肚,讓他不知不覺間有些微醉。
可儘管如此,眾人就依舊沒有放過他,尤其是作為主家的袁術,席間多次向吳詠勸酒,而且還在歌舞暫歇之時,興致勃勃地拉著吳詠玩起了投壺的遊戲。
所謂投壺,乃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射箭之禮。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為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
不過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於是便有人發明了,以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成為宴飲時的一種遊戲。
投壺禮舉行時,賓主雙方輪流以無鏃之矢投於壺中,每人四矢,多中者為勝,負方飲酒作罰。
漢以後,投壺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飲,必有“雅歌投壺“的節目助興。
投壺,吳詠是不會,但是他每日都有練習箭術啊!目力自非堂中所比。
因此,一番比試下來,吳詠差不多每局都是百發百中!
按照投壺的規則,比試輸的一方是要受到懲罰的,或為罰酒,或為作賦,而在吳詠與眾人的比試過程中,幾乎每局都贏,這讓其他人相當鬱悶。
吳詠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啊,於是在接下來一局與袁術的比賽中,估計投不準,輸掉這次投壺的遊戲。
贏得此局遊戲,袁術心情大好,忍不住哈哈笑道:“某聽聞吳侍讀能五步成詩,不如今日作詩一首如何?”
“作詩…”
聽了袁術的話,吳詠嘴角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