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列女荀採,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詠眼神一凝,他沒想到荀爽等人會這樣問。
關於許昭的叛亂,吳詠心中早已有了猜測。如果不出所料,他應該是得到了當地士族的支援,否則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自秦將王翦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後,這個地區的百姓一直都不是很安分。
西漢時,閩越王和東越王先後反叛,造成極大的社會動盪。
東漢永建四年,朝廷為了方便管理,析會稽北部十三縣置吳郡。會稽郡治吳縣屬吳郡,故移治于山陰縣。
由於在這個時期,朝廷優待士族,吳越地區的貴族也都很老實本分。
但近些年接連發生兩次黨錮之禍,朝廷開始打壓士族的發展,這就讓他們有些坐不住了。
於是這些吳越的貴族就開始慫恿“懷有夢想”的許昭發動叛亂,然後暗地裡給予支援。
這樣拖的時間越久,就對他們越有利,也能跟朝廷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後世看來,許昭以區區萬人的隊伍,在會稽地區的叛亂,堅持了一年多,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不過吳詠來到這個時代快三年了,經常與一些士族打交道,很清楚他們的想法,只要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管你朝廷不朝廷,在我的地盤就得聽我的。
就像漢末,孫策雖然割據江東,最後還不是被士族暗殺了。所以不要將士族想的有多麼好心,歷史上很多叛亂的發生都是由士族在暗中在支援。
想到這些,吳詠裝模
作樣地嘆息道:“吳越地區自古就是民風彪悍,許昭這次聚眾數萬人,朝廷在會稽郡本來就沒有多少兵力,恐怕平亂不是一時半載的事情。”
其實吳詠還是有點佩服許昭的,此人為了建立理想的“陽明社會”,就敢於聚眾反叛朝廷,可謂是勇氣可嘉。若是他等到黃巾起義再反叛,未嘗不能成為一方諸侯。
眾人聽罷,都是垂頭思索,久久未語。
吳詠說的也是事實,以他們的智慧,豈會想不到這其中的貓膩。可他們還是想試探一下吳詠的態度,看看他是否值得拉攏一番。
沉默片刻,荀爽望著吳詠,淡淡的問道:“吳侍讀,你覺得這次叛亂,朝廷何時才能平息?”
吳詠著實沒想到荀爽會有此一問,他想也未想,聳聳肩,神秘一笑道:“那就要看江東士族如何看待這場叛亂了!若是他們覺得許昭危害了他們的利益,決心一致幫助朝廷平亂,我想要不了多久,這次叛亂就會平息下來。”
說到這裡,吳詠掃了眾人一眼,繼續道:“反之,若是江東士族對這次叛亂不聞不問,那就不好說了,少則一兩年,多則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
眾人聞言,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這不可能吧,朝廷每年養著那麼多軍隊,區區萬人的叛亂,還不是舉手可滅之。”
“那咱們就拭目以待吧。”吳詠也不想與他們爭辯。
接著,他又嘆息道:“諸公與
其擔心許昭的叛亂,還不如多想想如何幫助朝廷抵扣鮮卑族的侵擾。前不久鮮卑寇幷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深受其害,如此下去,鮮卑族人還以為我漢人都是軟弱可欺,說不得有覬覦中原之心呢。”
吳詠說的都是心裡話,縱觀歷史,鮮卑族確實在漢末三國亂世中崛起。西晉八王之亂開始後,王朝內部混亂不堪,國力衰弱,天下大亂,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逐鹿中原。
“哈哈,吳侍讀過於杞人憂天了吧,就那些連字都不認識的蠻夷也敢有此妄想,簡直就是不知死活。”
眾人都覺得吳詠是危言聳聽,他們如何也想不到漢人差點滅種。
他們在前院談論國事,而後院卻是另一番場景。
荀爽子嗣單薄,僅有一女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