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 潁川四長,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隱退,全部退出了官場。

隱退之後,四族中,年歲或名氣大的紛紛開辦私學,講經授業,年輕士子或閉門讀書,或四處遊學。

在潁川四姓帶動之下,潁川各士族名門或名士爭相效仿開辦私學、收納學子。

一時間竟使得潁川學風鼎盛,不僅深受本地士人追捧,其他州郡士子也是趨之若鶩,紛紛慕名前往求學。

漸漸地,士人將以潁川四姓族學為首的各地私學合稱為“潁川書院”,潁川書院之名開始享譽天下。

至此,潁川四姓的名望更是再上一個臺階,幾乎成了中原士族之領袖。

不得不說,在這個書籍無法普及的時代,知識才是

真正的力量,有了知識就有了名望,有了名望就掌控了輿論和話語權。

雖然潁川四姓已無人在朝廷任職,卻絲毫無損於其對朝廷的影響力。這與黨人存在毫無二致,其不在朝廷,朝廷卻處處是黨人的影子。

因此他們不擔心朝廷的禁錮,反而對敢反叛朝廷的句章許昭抱有極大的戒心。

畢竟“陽明朝廷”會讓士族失去天然優越性,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說道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東漢的察舉選官制度。

兩漢時期,舉賢思想很好地付諸實踐,形成了系統化的察舉選官制度。在漢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察舉制逐步確立和發展,成為漢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當時更是出現了“群士慕向,異人並出”的文化思想盛世局面。

但凡事都有利弊,察舉制雖然在當時的官制發展的程序中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意義,但也被社會人性的弊病所限制,因而其本身包含了利弊兩方面。

東漢時期,郡國守相進行察舉,都儘可能選擇年少能報恩的人,這種風其實在明帝時已經出現。被舉之人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古吏。門生故吏為了利祿,以君臣、父子之禮對待舉主,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

尤其是現在的察舉制,完全失去當初的意義,弊端甚多。任人唯親、唯財、唯勢,權門勢家把持察舉的結果,令流弊百出,察舉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無遺。

這就好比後世的那種“先富帶後富”的政策一樣,完全是低估了人性的貪婪。那些佔據了大量優勢資源的人,根本不會把自己的利益讓出,分給後來者。

別的不說,就拿本朝早期發生過一件事:有一個叫袁安的人客居洛陽,有一年,洛陽大雪,雪積地丈餘,洛陽令出縣寺,案行縣中,路見人家皆把積在門前的雪清除掉,出來走動,有乞食路旁的,到了袁安家門外,袁安家門外的雪積得很高,把門都封住了,無有行路。洛陽令以為袁安必是死了,不是凍死,就是餓死了,遂令人除雪入戶。入到屋中,卻發現袁安蜷縮在床上,凍得哆哆嗦嗦的,雖然是又凍又餓,但並沒有死。洛陽令於是問他為何不除雪出門,問別人借食?袁安答道:“大雪人皆餓,我怎麼好去打擾別人?”洛陽令以為賢,因此舉他為孝廉。由是,袁安遂名聲漸響,仕途也從此順暢,後仕至司徒之位。

這個袁安就是袁紹的高祖父。

可以這麼說,如果當年的那個洛陽令不是個負責任的長吏,沒有案行縣中,那麼袁安最後可能就會被凍死、餓死,也就不會有日後的汝南袁氏了。

“一念之及,興一大族。”

可是汝南袁氏現在的做法呢,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勾結宦官,打壓其他士族。

還有就是這“潁川四長”了,他們自己有了清名,將家族發展壯大,轉而就要壓制其

他士族的崛起。

若是有危害他們利益的存在,都不用朝廷出手,他們自己就會派人將其消滅。

“明公一言,令我等茅塞頓開。”

韓融撫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修仙面板開始

遙村

惑道惡善輪迴

藥知中醫寫玄幻

一等梟妃:廢材妖孽小姐

朱隨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觀書二十載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落花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