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士族徒附,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熟讀《三國志》的人都知道,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吳詠不確定後世知名的二人,是否就是面前二人。但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既然有意結交,吳詠也沒有驅趕的意思,於是謙虛說:“些許名聲,不足掛齒。”
鍾繇笑道:“以前聽聞,我等也會認為吳侍讀的名聲有誇大的嫌疑!今日得見吳侍讀竟然為了一個不相識的貧寒百姓而伸出援手,這才相信傳言都是真的。”
吳詠歎息說:“
唉,碰巧而已,像這樣的貧苦百姓,天下何其多也。我等士族皆是衣食無憂,而民貧寒者鬻妻賣子,我身為天子侍讀,得天子看重,不能為民解貧寒,空負國恩、負此俸食,實在是慚愧之極,如坐針氈。”
鍾繇對他這話不以為然,心道:“這吳侍讀未免太過寬仁了,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吾等士人,豈能與黔首相比?”
一旁的荀攸雖然年紀小,卻是十分贊同吳詠的話。
“吳侍讀心懷天下百姓,實乃我等士族楷模。”
鍾繇跟荀攸好友,知道荀攸從小失去父母,有這種同情百姓的心理,當下雖對他說的話不以為然,卻不出口反駁。
而是對吳詠笑道:“孔子云:‘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如吳侍讀者,可謂欲仁而仁至了。”
這話讓吳詠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一笑置之。
三人在這邊說笑,那邊的陳管事卻是如坐針氈。
他雖然不知道吳詠,但是卻對荀攸和鍾繇十分熟悉,這兩人就是自家主君都不敢輕易招惹。
那看起來客客氣氣的吳詠,甚至連荀攸和鍾繇都十分仰慕。豈是他一個家僕可以隨意拿捏的。
想到這,他不禁冷汗直冒,還好剛才沒有做過分事情,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於是他滿臉笑意走過來,又將剛才吳詠給他的兩吊錢重新交還給吳詠。
“這位貴人,剛才是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你別跟小人一
般見識,這些錢,您還是收回去吧。”
吳詠一愣,隨即笑道:“送出去的東西,豈有收回之禮。”
說著,他看了那黝黑男子一眼,又開口說:“你若是覺得心有不安,以後就多照顧一下那些交不上租稅的人家。”
陳管事見狀,連連保證道:“貴人儘管放心,小人今後一定照辦。”
等他回到人群,也不知他和那些百姓說了什麼,個個都是面帶喜色,激動不已,連那黝黑男子也是不停拱手拜謝。
吳詠對此總算鬆了口氣,不是他不想處理這陳管事,而是不能。
東漢是士族的天下,除了皇族,士族和外戚勳貴高據東漢社會的最頂層。
但士族自己內部依然有鄙視鏈,高門、寒門之別就不說了,地域鄙視鏈也及其嚴重。以函谷關為界,關東士族是一直在排斥打壓關西士族的。在關東士族內部,以黃河為界,河南士族一直在打壓河北士族。
而潁川士族是河南士族的領袖,高居在士族鄙視鏈的最高階,睥睨天下。
東漢的潁川太守、南陽太守兩個職位,一直是特殊存在,很少有人長期任職的。在這個職位上的,都是馬上要重用升遷的官員,過來鍍金歷練的。
而且這兩個地方的太守,大部分不是出自頂級的權貴家族,就是出自頂級計程車族。差一點的,能在潁川出任個縣令長,與潁川拉上點關係,都能對子孫後代留下餘蔭。
這麼牛逼的潁川郡
,其實地方並不大,只有四十三萬戶籍人口,卻分成了十七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