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初入宛城2,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連他一起收拾了。”
僕從們應諾,圍住馬車,催促吳詠三人趕快走。
王管事沒法,只得領著吳詠兩人繼續前行,一邊走,一邊給吳詠解釋這安眾候劉景的來歷。
這時吳詠才瞭解到這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為什麼會如此囂張跋扈,因為人家確實有這個資本。
這安眾候一脈從漢武帝元朔四年起,一直承襲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傳承。王莽篡漢時,當時的安眾候劉崇更是帶頭起兵反,這才成就後來的光武帝,因此皇室對安眾候一脈極為優待,歷任帝王都對其有封賞。
前任安眾候劉逸更是位列九卿之首的太常,地位十分崇高,不過卻一直無後。
這劉景是劉逸近五十歲才得有一子,剛出生就得到安眾侯爵位,從小到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出入更是奴僕成群。
吳詠今日算是長了見識,這人與人真是不能比,有人出生就是貴胄,而有人出生卻連飯都吃不飽。
感慨一下,吳詠心裡也沒當回事,畢竟他的靈魂來自後世,知道這漢朝過不了多少年就沒了,何況一個侯爵,等亂世真正來臨,人命如草芥,管你是王侯,還是將相,還不都是一刀砍了。
吳詠很快收拾好心情,走在寬闊的中央大道上,仔細觀察這東漢時期最強的經濟首府。
大道兩邊各式商鋪林立,不過最多的還是鐵匠鋪,門外隨處可見各式農具。其次是糧鋪,還有酒樓和藥鋪,最惹吳詠注意的是竟然還有青樓,就這麼聳立在人來車往的地方,這不是有傷風化嗎?
不過除了吳詠外,來往行人都見怪不怪,面對女子的吆喝聲,頭都不抬一下。
觀察良久,吳詠不禁發出感慨。
“這宛城真是繁華,竟然連個乞丐都沒有。”
這話剛好被旁邊坐在豪華馬車裡的劉景聽到,只見他冷笑兩聲,說:“有手有腳去行乞,豈不是好吃懶做,都該被抓去戍邊。”
吳詠被他這個奇葩觀念震驚到了,但也不想反駁他,只好裝作沒聽到,繼續觀察四周的人和物。
馬車中的劉景見吳詠竟然敢無視他,不禁有些生氣,剛要發作,就聽吳詠問道。
“那邊的道觀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排隊?”
劉景見他一臉的疑惑,不屑說道:“沒見識,那是玄妙觀,許多漢室貴胄在裡面清修,就是本候去了,都得恭敬有加。”
經過這一會的接觸,吳詠知道他喜歡炫耀,便順著他話,笑著說:“沒想到你和我年紀差不多,懂的還挺多嘛。”
“那是自然,本侯自幼在宛城長大,哪個地方沒去過。”
說完,劉景還驕傲地仰仰頭。接著看吳詠一直對宛城感興趣,就開始充當解說。
“這是外城,也稱大城,主要是生活、生產、貿易和平民百姓居住區。”
“一會咱們就到了內城,也就是小城,西、南兩面牆與大城重合,裡面不僅是郡所所在地,還是官僚貴胄的居住區,本侯的居所也在裡面。”
“這宛城不僅外城有東西南北四個早市,還有內市專供內城的貴胄,胡市專賣胡人之物。”
“咱們南陽的宛商遍及天下,富冠海內,交易之物天南地北都有,交易的資財都在千金以上。”
……
這樣一直持續走了將近半個時辰,他們才到內城門前。
有王管事在前面引路,自然是暢通無阻。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太守府,劉景直接去了內院拜見龍郡主去了,也沒人敢阻攔他,而吳詠則是被王管事熟門熟路的領到了書房。
至於馬車上的吃食則是被兩位廚娘拎走,李忠和馬車被一位太守府的僕人領去偏房休息。
陳球聽到王管事的稟報,於是端坐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