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富賈爭搶,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詠有些懵,這幾位長輩剛見面就送玉,讓他不禁有些手足無措。要知道後世,一塊邊角料的玉石也得幾千上萬,何況這時的玉都是正宗的上等料,若非是富貴人家,根本佩戴不起。
思索一下,吳詠拜謝道:“既是長者賜,小子不敢推辭,不過還要回去請示叔父和祖母之後,方可收下。”
待幾人含笑點頭,吳詠又問:“幾位伯父可要隨小子一起進入裡中?”
“賢侄自去問話,今日太守巡查復望裡,不易驚擾。”
李黃擺擺手,示意吳詠不用管他們。
吳詠剛要端著竹篩回去,卻發現五人都盯著蒸饃,心中頓時有所明悟,於是將竹篩遞到吳盱手中,再次拜道:“幾位伯父一路勞頓,既然不去裡中休息,這解憂饃剛好能解乏,全當小子的一片孝心。”
吳盱接過竹篩,不禁嘆道:“不愧是我吳家子,小小年紀,懂禮儀,知孝道,若是我族後輩,人人如此,何愁家族不興。”
“誰說不是呢,子孫不爭氣,縱有萬貫家產,也是浮雲一般……”
吳詠有些汗顏,急忙尋了個藉口,擺脫幾人的吹捧,懷揣著五塊玉佩往裡中走去。
路過里門,守門兩人並未阻攔。等吳詠進入裡中,才發現剛才熱鬧的人群,被攔在較遠的地方站在看熱鬧,偌大的場地上,每隔不遠就有一名守衛,現場只有朱裡典和李田典陪著陳球一干人在灶臺處回話。
吳詠徑直走向人群,他看到祖母和叔父卓文宣也在。
到了近處,吳詠掏出五塊玉佩,並說明情況,祖母顯得很激動,不停嚷著‘祖宗顯靈’之類的話。
倒是卓文宣沉吟一會,開口說道:“玉佩你收起來吧,家主給的東西,雖然有些貴重,但若是還回去,他們的面上也過不去,等太守大人走後,咱們再去接待幾位家主,盛情款待一番。”
這時不遠處傳來朱裡典的喊聲,“吳詠,你過來,府君大人要見你。”
吳詠大聲應諾,之後把五塊玉佩交到祖母手中,一路小跑到灶臺處,尚有一段距離時,又被屬吏攔下。
“你且過來,”陳球一邊招手,一邊迅速吃完剩餘不多的菜夾饃,然後擦了擦嘴角,溫聲問道:“聽說你還會製作一道吃食,比解憂饃更加美味,你且去為本府演示一番。”
說著,又從懷中取出一塊玉,塞到吳詠手中,“本府從不吃白食,這塊玉你先拿著,待會看你表現,若使得本府滿意,可舉薦你為‘孝’者。”
吳詠楞了一下,這才想起漢朝實行的察舉制度,有各種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異等,有的叫賢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孝’是孝順父母,‘悌’是敬愛兄弟,‘力田’是勤懇種田。
漢朝重孝道,規定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基本上一萬戶裡面才有一個‘孝’者。
這時代若被舉薦為‘孝’者,基本上就是半隻腳踏進官場,不僅可以免除賦役,遇到重大節日,國家還會賞賜物品。
轉瞬想到這些,吳詠也不廢話,走到案板前,立刻啟動系統【廚藝】技能,只見他和麵、擀麵皮、切面條,一氣呵成。
因為考慮陳球的年紀,吳詠這次特意將麵條切的細如髮絲。
他切面條這會,李田典主動將炒菜的鐵鍋清洗乾淨,然後添水燒火。
待他切完麵條,水剛好燒開,吳詠迅速下完麵條,開水兩滾之後,吳詠撈出五碗麵條,分別澆上雞湯,撒上蔥花。
吳詠端起一碗,用竹筷挑動幾下,讓湯汁充分浸到麵條中,這才遞給陳球。
“這就是穉子面?”陳球看著手中的雞湯麵,嚥了咽口水,“不愧是太虛吃食,只是看一眼,就令人食指大動。”
陳球用竹筷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