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各方雲動2,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氏祖宅,燈火通明的客廳中,李家主李黃坐在主位上,吳家主吳盱和任家主任勝在左側坐著,卓家主卓棽和朱家主朱演在右側坐著。
“李兄,你將我們四位請來,所謂何事?我們還急著回去通知族人呢。”
吳盱性子急些,當先問道。他還打算回去與族人商議吳詠的事情,畢竟吳詠是吳家後人,以後有好處也希望他多照顧吳家眾人,現在最緊要的是能用到的關係先用上再說。
“哎!”李黃嘆了口氣,“咱們五姓同氣連枝,我李氏現在的情況,諸位也都清楚!先祖李通以平民之身倡導起事,幫助光武帝成就帝業,更是娶寧平長公主為妻,備受恩寵,家族一時榮耀至極,然而時過境遷,百十年過去,現如今我李氏除了一個固始候的爵位,昔日風光都已不在。”
其餘四人對視一眼,一時竟不知道怎麼安慰。他們各自的家族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
吳家先祖吳漢,出身寒微,起家亭長,後率眾歸順蕭王劉秀,又忠心支援光武帝劉秀稱帝,為東漢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曾經一門五侯爵,榮耀一時。然而現在吳氏家族除了一個平春候的爵位,族人的生活大多與庶民無異,就連他這個家主平日裡也是過得緊巴巴的。
朱家先祖朱佑自幼與光武帝劉秀相識,兩人關係極好,自劉秀起兵就一直跟隨左右,多次受到光武帝的賞賜,恩寵有加。然時移世易,到了第三代子孫因參與皇家的巫蠱事件所牽連,被免為庶人,還是後來鄧太后念及先祖恩情,續封后人為鬲侯,至此朱家才算是沒有繼續沒落下去。
任家先祖任光原為宛城小吏,在劉演攻破宛城後,投降漢軍,後多次獻計光武帝劉秀,為東漢的建立做出卓越貢獻,列土封疆,何等榮耀。然三代之後,家族衰落,現如今任氏家族只有北鄉侯這個爵位,俸祿食邑還不夠侯府的日常開銷,更不要提接濟族人了。
卓家先祖卓茂因才學而受到光武帝重用,就任東漢第一任太傅,對東漢初的社會穩定有突出貢獻。後因才學而被封侯,及至去世,光武帝身著喪服送葬,何等榮光。然族人大多淡薄名利,三代之後,去爵罷官,現如今卓氏家族已與庶民無異矣。
眾人各自想著心事,客廳一時靜默下來。不知過了多久,吳盱率先打破沉默。
“李兄可是有什麼打算,不妨說出來,大家參考一下?”
“慚愧啊!”李黃想了想,“今日吳賢侄說的關於農家肥一事,我想幾位賢弟也都明白其中的價值。咱們相處這麼多年,我也不拐彎抹角了,實話直說吧,我打算將這方法交給固始候,由他上報朝廷……”
“不行!”
李黃的話還沒說完,吳盱就大聲反對,“既然是我吳家後人發明的,當由我吳家平春候上報!”
李黃盯著吳盱看了一會,見他不甘示弱,於是嘆了口氣,“有望賢弟,我這是也是為了咱們五姓家族的共同利益著想!咱們五姓家族沒落至此,如今有了農家肥這個機遇,當齊心協力助一家恢復昔日的榮光。”
吳盱扯扯嘴角道:“為什麼不能是吳家?”
李黃看著他,覺得這吳盱有點不顧大局,“原因有三,這第一呢,我李氏再怎麼落寞,也是和皇室有點血緣關係,以前沒什麼大功勞,也就不敢亂動這層關係。第二,功勞就這麼多,總不能五家各分一點,那這功勞又有何用處。第三呢,有望賢弟也清楚,吳家的聲譽在朝堂上不是很得人心。”
“李兄所言甚是,與其功勞分散,不如讓與一家。”
其他三位家主這時也紛紛贊同,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五個家族一直都是以李家為主,現在若是吳家上位了,不知會出現什麼變故呢。
“我要先跟平春候那邊通通氣,這事牽扯到整個家族的利益,不能我一個家主說了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