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蒸饃大會4,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個調皮的小子雖然被各自的父母揍了一頓,但蒸饃的速度實在有點太慢了,大傢伙餓著肚子,看著別人吃的香甜,那種滋味實在不好受,於是眾人又開始吵吵嚷嚷起來,最後突然有人喊道:“咱們不是有蒸籠嗎,幹嘛不用蒸籠來蒸解憂饃?”
人群靜了一下,很快就吵鬧起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起來。
“我怎麼就沒想到蒸籠呢,以前咱們復望裡有祭祀活動時,不都是用蒸籠來蒸東西嘛。”
“要不是第一次見到解憂饃,我早就想到蒸籠了,大家都白白餓著等待這麼長時間。”
“要我看,一籠怎麼說也能放五十個,咱們就一次蒸二十籠,到時人手一個,豈不美哉!”
……
吳詠也沒想到漢代就有蒸籠了,他不禁有些疑惑,這時的人們不會蒸饃,用蒸籠做什麼呢?
想了一會,也沒什麼頭緒,恰在這時,看到遠處有六位壯漢抬著兩個大蒸籠和一個蒸蓋走過來,走在最前面的那位,隔著一段距離就大聲喊道:“俺們去庫房找了一圈,就剩這兩個蒸籠了。”
這邊頓時有人不願意了,喝罵道:“又是哪家狗日的,把蒸籠拿去曬東西了。若是平常時候也就算了,今天這麼難得的日子,又讓你們這些個天天竄稀的敗家玩意攪和了。”
他話音剛落,就有人接道:“李虎,你是不是豬腦子,昨兒個我還看到你家在用蒸籠曬黴豆子。”
李虎猶如被人踩到尾巴一樣,頓時跳起來反駁道:“不可能,我家要用蒸籠曬東西,都是我來取,昨兒個我在地裡幹一天活……”
話沒說完,就被身旁的父親一腳踹倒,怒斥道:“蠢材,就你話多,還不趕緊跟你弟弟一起回家將蒸籠取來。”
接著又對大家拱手道歉:“對不住了,各位,我家昨日要做醬,臨時借用了一下蒸籠,實在沒想到今日要用到,慚愧慚愧。”
大家鄰里鄉親的,平日裡借個東西都是很常見的,因此也沒人在意,甚至還有人不停安慰他。
不大一會又有六個大蒸籠被取來,吳詠估算一下:一層蒸籠大概可以放下四十個蒸饃,八層蒸籠一次可以蒸三百多個饃,一戶差不多可以分到三個,基本可以滿足需要了。
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兩袋小麥完全不夠用,而且一次蒸這麼多饃,僅憑他自己,真是要累死的節奏了。
吳詠把問題跟叔父卓文宣說了一下,卓文宣找到李田典和朱裡典,三人嘀咕一會,朱裡典這才走向高臺,輕咳一聲,等大家注意力集中過來,才開口道:“眾位鄉親,吳詠傳下來的這兩道太虛吃食,諸位已經見識到了,這是咱們復望裡得蒼天眷顧的明證,閒話我也不多說,今日各家先各出一斗麥,接下來聽從吳詠的安排,我朱昮在此立言:今日無論差多少鬥麥,都由我家補齊,一定要讓咱們復望裡的男女老幼都飽食一頓解憂饃。”
此時的一斗麥,大約重三斤左右,也就是一個成人男子的一天兩頓飯的口糧。復望裡雖然建立的時間尚短,但各家人口,少則三人,多則十數人,單成年男子就有兩百多人,足夠消耗這百鬥麥子,也就是說剩餘七百多婦幼兒童的口糧都得由朱裡典出。
大概還需要百鬥麥子,這筆賬大家還是會算的,反正自家怎麼都不吃虧,於是臺下眾人紛紛叫好。
一旁的吳詠本想分工合作,但是發現人數雖然夠,現場卻沒有那麼多工具。
他這邊苦苦思索對策,臺下眾人不樂意了,當下就有一個少年喊道:“吳詠,你的癔症又犯了嗎?大傢伙都等著你吩咐呢。”
吳詠回過神來,苦笑著解釋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咱們這裡沒有那麼多磨盤和麵盆,而且就一個案板,完全不夠用啊!”
話音剛落,就聽那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