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算是上架感言吧,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人第一次寫書,難免有些不理想,但會一直堅持下去。

先說下本書的計劃吧,大體分七卷:

一卷是風起南陽,主要是農業方面的,寫一些漢末的風土人情。

二卷是洛陽風雲,主要是商業方面的,寫一些漢末的各行各業發展情況。

三卷是緣起書院,主要是邊疆方面的,寫一些熱血事件。

四卷是黃巾劫難,主要是朝堂的明爭暗鬥,寫一些鉤心鬥角。

五卷是二袁之爭,主要是諸侯混戰,寫一些權謀方面的。

六卷是三國鼎立,主要是寫魏蜀吳三國的政治經濟。

七卷是衣冠南渡,寫一些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

本書已寫了3萬字,只是一個開頭吧,後面還有很多內容要寫。

再說下寫這本書的緣由,算是以古喻今吧……

有人說三國的精髓不在於三國,而在於漢末。

若是沒有漢朝四百年沉澱,就譜寫不了三國的華美序章。

如今的我們只記得三國時期的波瀾壯闊,卻很少有人知曉漢末時,多少人為了救國救民,而拋頭顱,灑熱血!

而我們至今被稱為漢人,還以漢人自稱,因為漢朝不僅國強,民也強。

其他暫且不提,我們來看看漢朝時期壓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四座大山(教育、養老、醫療、住房),是如何處理的。

首先是住房,漢代採用的是名田制度。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含有大量漢代名田制度的法律條文,其中對普通百姓規定:公卒、仕伍、庶人,授田地一頃(大概100畝),宅院一方(橫豎各三十步,大概一千七百多平)。同時還對田宅的繼承,買賣都有明確規定。

可以這麼說,只要不是遇到天災人禍,普通百姓有這些田宅,生活得相當滋潤了。

其次是養老,漢代透過教化引導,在社會上基本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在這樣的基礎上,漢朝統治者進一步加強了對老年人的尊敬和體恤,透過賜物、賜爵、賜予王杖、減免賦稅、刑罰優待以及重處不孝等措施,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接下來是教育,漢朝遵循“幼吾所長,老吾所養”的原則,十五歲以下是必須接受教育,讀書習字的。

這在當時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即讀書識字的數量是當成一定次數的勞役(更)的--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史律》,當時的教材一般用急就篇或者倉頡篇。

當時成年人的識字率可以透過大量出土的漢簡材料得到印證,如西北邊關數十萬枚數量以上的簡牘材料,涉及人物、事件極其豐富,可以說文字與漢朝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買東西要用契符;士兵要簽到,彙報執勤工作;打官司訴訟也需要書寫;物勒工名制度讓手工工匠甚至刑徒也必須掌握文字技能。

漢代民間基礎教育的普及,可以透過《四民月令》等文獻提供的關於鄉村“小學”的記錄得以反映。鄉村學校的學期設定往往避開農忙季節,又有“貧子冬日乃得學書”的說法,這一情形,或許是為了使當時的民間教育可以保證較高的入學率。

最後是醫療,這個因為記錄百姓醫療的文獻很少,很多人專家都認為漢代百姓的醫療條件很差,這個咱們無從反駁,也不過多評論。

但是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為建安三神醫之首。

華佗浪跡江湖,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

董奉雖然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修仙面板開始

遙村

惑道惡善輪迴

藥知中醫寫玄幻

一等梟妃:廢材妖孽小姐

朱隨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觀書二十載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落花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