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造物,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拍了拍手上的麵粉,鬆口氣道:“阿母可以去問問叔父他們要不要嚐嚐這麵條,順便看看祖母是否醒了,若是醒來,可將麵條煮久些,方便祖母食用,若是祖母沒有醒,就不要煮了,麵條長時間浸泡,會失去一些的味道,沒有口感。”
郭氏應答一聲,便去了堂屋,不大會,郭氏重新回到廚房,後面還跟著卓弢,眼角含笑道:“你祖母已經醒了,直誇我兒有孝心,你叔父那邊也想見識一下這太虛之鏡的吃食。”
吳詠正坐在院子中的樹樁上,一邊吃著這漢朝的純天然麵條,一邊欣賞眾位姊妹的淑雅吃相,不由心情舒暢,此時,聽到母親說話,剛想站起,卻被郭氏阻止道:“我兒只管繼續吃著,剩下交給我和你叔母即可。”
說完,也不待吳詠回答,郭氏來到灶臺處,學著吳詠之前的操作,將餘下的三把麵條都下入罐中,之後撈出三碗,剩的部分繼續煮。
郭氏將三碗麵條分別澆上雞湯,撒些蔥花,將其中一碗遞給卓弢,另外兩碗交由李氏端到堂屋,隨後又將罐中剩餘麵條撈出,又在雞湯罐中撈出一塊雞肉,撕成細絲,放於面上,之後澆上雞湯,撒些蔥花,端著去了東屋。
郭氏剛走到堂屋門口,就聽到張品濟和卓文宣的聲音
“這太虛之鏡的吃食,果然美味,食之,令人慾罷不能啊!”
“品濟兄所言甚是,愚弟觀這吃食,清清白白,猶如大道至簡,日後必能傳揚各郡。”
“是啊,食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吃餅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卻沒有人想到這樣的做法,吳賢侄以後僅憑這道吃食,也能夠名顯竹帛也!”
郭氏聽的心花怒放,臉上的笑意完全掩飾不了,待來到東屋,將麵條遞給老夫人,不由誇道:“姑母,你嚐嚐詠兒發明的麵條,剛才聽叔叔他們說,這吃食必定名傳天下,說不定傳到皇宮內,還能得到天子的封賞呢。”
老夫人一邊細嚼慢嚥吃著這美味的麵條,一邊聽著郭氏講述孫兒的表現,也許是剛經歷過生死,這會兒面上顯得很平靜。
一炷香時間,老夫人吃完麵條,將碗遞給郭氏,用手巾擦了擦嘴,這才嘆氣道:“憐娘,我也老了,又經歷這次生死考驗,一切都看開了,唯一的牽掛就是詠兒,日後詠兒的教育,就全靠你了,你務必要用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