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落魄士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說些什麼,卓文宣說的也是事實,別說五姓家主那邊,就是復望裡中不同姓之間也是常有矛盾發生。
當下眾人也不說話,都在回憶感嘆五姓家族的興衰過程。
像李氏家族,先祖李通以平民之身倡導起事,幫助光武帝成就帝業,後來娶了光武帝的小妹寧平長公主劉伯姬為妻,備受恩寵,李氏家族一時榮耀至極,然而時過境遷,百十年過去,現如今李氏除了一個固始候的爵位,昔日風光都已不在,甚至傳言現任家主李黃經常剋扣家僕的口糧,補貼家族日常開支。
如吳家家族,先祖吳漢,出身寒微,起家亭長,後率眾歸順蕭王劉秀,又忠心支援光武帝劉秀稱帝,為東漢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曾經一門五侯爵,榮耀一時。然而現在吳氏家族除了一個平春候的爵位,族人的生活大多與庶民無異,就連家主吳盱平日裡也是過得緊巴巴的。
還有朱家家族,先祖朱佑自幼與光武帝劉秀相識,兩人關係極好,自劉秀起兵就一直跟隨左右,多次受到光武帝的賞賜,恩寵有加。然時移世易,到了第三代子孫因參與皇家的巫蠱事件所牽連,被免為庶人,還是後來鄧太后念及先祖恩情,續封后人為鬲侯,至此朱家才算是沒有繼續沒落下去,但也讓朱氏元氣大傷,一度成為五姓之中墊底的存在。
再則是任家家族,先祖任光原為宛城小吏,在光武帝之兄劉演攻破宛城後,投降漢軍,後多次獻計光武帝劉秀,為東漢的建立做出卓越貢獻,列土封疆,何等榮耀。然三代之後,家族衰落,現如今任氏家族只有北鄉侯這個爵位,俸祿食邑還不夠侯府的日常開銷,更不要提接濟族人了。
最後是卓家家族,先祖卓茂因才學而受到光武帝重用,就任東漢第一任太傅,對東漢初的社會穩定有突出貢獻。後因才學而被封侯,及至去世,光武帝身著喪服送葬,何等榮光。然卓氏族人大多淡薄名利,三代之後,去爵罷官,現如今卓氏家族已與庶民百姓無異,有雄心壯志的族人,第一目標就是復爵。
吳詠有些懵,怎麼說著說著,卓文宣三人就一臉的頹廢。
他哪裡知道,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士族的崛起,衝擊到了皇權,受到了來自皇權的打壓,這才是造成五姓家族衰落的原因。
因為士族與皇權相互對立,士族不僅在中央抱團以對抗皇帝的權威,還在地方與朝廷爭奪權力。
主要表現有在經濟上,士族擁有越來越廣闊的土地,導致百姓無田可耕,收不到更多的賦稅;
在政治上,士族透過察舉、徵辟等手段進入了政治領域,壟斷了朝廷官員,成為累世公卿,把控朝廷。
在文化上,地方教育也被這些士族壟斷,形成了累世經學,導致庶民百姓無上升渠道。
就像汝南袁氏為什麼可以做到四世三公的程度?
正是因為他們是士族,透過察舉制度舉薦了大量的官員,這些官員和袁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皇帝也不敢輕易得罪袁氏。
因此,士族的發展壯大對東漢的皇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受到皇權打擊是在所難免。
古語有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意思是如果把服器與爵位假手他人,這就是把政權給了別人,離亡國就不遠了。
正是皇帝意識到這些,近些年才重用宦官打壓士族。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裡典率先打破沉默。
“近些年,咱們這些落魄士族的日子越發不好過了,桓帝時期重用宦官,打擊士族,大族倒是沒有受到影響,咱們這些落魄士族就遭殃了,被各種針對,現在朝廷還是宦官把持,我等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卓文宣這時也苦笑道:“哎,這當皇帝也不想想,若是沒有咱們這些士族的支援,這天下如何治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