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太虛食單之麵食,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若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援,只怕會遭人詬病。”
吳詠笑了,“叔父何故對侄兒沒有信心,侄兒神遊太虛多年,若是連這等誓言也做不到,豈不讓天下人嗤笑!”
朱裡典一時也不知如何勸他,於是苦笑道:“你既有如此志向,叔父也不多勸你,不過你要記得,咱們復望裡的鄉民雖然不能幫你太多,但只要你有用得到咱們的地方,就絕不會推辭。”
吳詠鞠躬感謝,隨後回到家中,他有一個重要的事情需要何蓮跟成昭幫忙,那就是做一份食單。因為在回來的途中,他突然想到可以找劉宗正和太守陳球幫忙。
按照流民的說法,這次災禍波及了很多郡,其中以河南尹跟河內郡最為嚴重,而這兩個郡離南陽郡最近,宛城會首當其衝。想必兩人知道有大批的流民正在朝宛城趕,肯定比他還著急上火。這時他如果提出可以幫助救助流民,一定會得到兩人的支援。
吳詠回到家裡,找到正在磨面的兩女,說了要為劉宗正做食單的想法。見兩女還有些疑惑,不禁尷尬笑道:“主要是想請兩位阿姐為我代筆!”
兩女吃吃一笑,拉著吳詠來到堂屋坐下,又找來漢代的‘文房四寶’,削刀、毛筆、竹簡和墨硯。
吳詠比較好奇,問了削刀的用處才知道,這時的人用筆在竹簡上寫字,寫錯了,用削刀颳去重新寫。削刀就類似後代的橡皮擦,墨筆在竹木簡上寫錯了字,就用削刀颳去重新寫上正確的字。
一切準備就緒,吳詠本來想效仿後世袁枚的《隨園食單》,做一個麵食類、豆食類、炒菜類,肉食類和湯粥類集錦,但看了何蓮手中的竹簡一眼,覺得還是以後弄出紙張來,再說吧,現在先做一份麵食類的食單交給劉宗正。
當下何蓮執筆,吳詠敘述,成昭修正,三人開始記錄這漢代的第一份太虛食單。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田典找來,看到三人在這裡修修寫寫,不禁有些好奇,隨手拿起幾個寫好的竹簡,看了看,只見上面寫到:
“麵食類細分為麵條、蒸饃、包子、餃子、餅等。
麵條:麵粉兌水和成團,擀成麵皮,以小刀截面成條,可寬可細。大概作面,總以湯多為佳,在碗中望不見面為妙。寧使食畢再加,以便引人入勝。如穉子面,雞湯喂之,味道甚美。亦或將面下湯瀝乾,放碗中,可做涼麵、滷麵、油潑面。
蔥花餅:乾麵用冷水調,不可多,揉擀薄後,捲攏再擀薄了,用豬油、蔥花、鹽巴鋪勻,再捲攏擀成薄餅,用豬油熯黃。
餡餅:先拌餡料,加水和麵,麵皮包之,熱油灼透。
肉餃:麵皮攤開,裹肉為餡蒸之。
韭合: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
李田典看的直流口水,這上面的美食,除了麵條,他聽都沒聽過,不禁有些疑惑地問道:“賢侄,你們這是做什麼?”
三人被李田典的聲音驚醒過來,這才發現不知何時三人幾乎都是臉貼臉。何蓮跟成昭都是臉紅紅的,身體急忙向後縮了縮。
吳詠卻跟沒事人一樣,笑道:“昨日我在太守府遇到劉宗正,他老人家讓小子準備一份食單,小子今日正好要去宛城一趟,就找兩位阿姐幫忙錄寫食單。”
接著問道:“叔父何時來的?可是吃食準備好了?”
李田典恍然,同時又有些羨慕,吳詠小小年紀就搭上漢室的劉宗正,以後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怪不得昨日敢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立言。
不過他很快收拾好心情,調笑道:“剛才看你們三個親密無間,不知羨煞多少人!”
又見兩女羞的一直不敢抬頭,便及時轉移話題,“朱裡典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就等你將那些物品和吃食給流民群運送過去。”
吳詠點點頭,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