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遭人嫌棄的菽豆,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撞了本府,但能捐出百石糧食救濟流民,也算是有忠義之心,咱們不可做的太過分!”
張陽點點頭,隨即按照陳球的吩咐去請那些大戶們進來商議太虛吃食的做法換糧食一事。
這時代,麵食和炒菜都還沒出現,人們的物質享受極其有限,就算是皇帝,一日三餐,除了吃的種類豐富些,做法上也就蒸、煮、煎、燴、炙幾種,和普通百姓無異。
因此大戶們看到陳球手中抄錄的太虛食單之麵食時,都不敢相信,這世間還有這麼多他們沒吃過的食物,簡直白活了半生。
這解憂饃、花捲、水餃、小籠包、穉子面、雞蛋餅、水煎包、蔥花餅等等,只看名字,就讓他們直咽口水,恨不得立刻能吃到口中。
此時他們一致認為二石糧食換這一種太虛吃食的做法,太划算了。
爭先恐後地表示要換取食單上全部的吃食做法,生怕錯失這次機會。
不過當他們拿到太虛吃食的做法後,這些大戶們又犯難了,因為他們認為麥食低賤,才捨得捐出的麥食,雖只佔捐出糧食的四成,但誠如陳球所想,麥食低賤,因此種植的少。
如今他們要想得到麥子,就又要從陳球手中換取不可。
眾人猶猶豫豫良久,才有人對陳球拱手施禮道:“小民願以二石黍米換麥一石,不知大人可否應允?”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麥食不受人待見,因此種麥的人少。他們也是日常交易中,不知積攢多久才得到這些麥子的,如今家中的麥都捐出了,又要雙倍換回來,心在滴血啊。
不過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王稞,這次真是慶幸,他留了心眼,捐出百石的糧食以黍米最多,麥食和菽豆加起來捐的一成不到。
陳球這次也沒有拿捏他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能從這些大戶手裡扣出這麼多黍米,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相較其他吃食,流民群最需要還是黍米,易煮耐餓。
真可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好似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樣,只是可惜了,還有這麼多菽豆。
陳球心裡暗想:“若是這些菽豆也能換成黍米就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