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山頭,重生之鋼鐵大亨,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譚啟平懷疑他跟田家庚私下有接觸,沈淮也沒有辦法解釋。
潘石華站出來做檢討,為之前不成熟的方案背了黑鍋。
接下來,譚啟平又與其他常委討論田家庚的批示,沒有他插話的餘地,沈淮索性就坐在一邊冷眼旁看。
田家庚的批示,語氣要算是委婉的,可以說是對事不對人,談不上對具體的誰有不滿,或具體支援著誰。
不過,要是每個人都能客觀的去看待問題,官場上哪有那麼多的糾葛跟矛盾?
分拆梅溪鎮的方案,雖然是唐閘區整出來的,但今天在座的所有人,心裡都是洞察如明,都知道是沈淮在此前接待伯明翰經貿團的酒會上公開尋求高天河的支援,才叫譚啟平下決心以明修棧道的手段肢解梅溪鎮。
省委書記的批示,有可能是實事求是的指出東華經濟工作中的不足,指出分拆梅溪鎮方案的不成熟;也有可能就是田家庚對譚啟平個人不滿,才會如此明確的做出進一步批示,要求市委市政府討論有無成立更大區域經濟新區的可能。
東華市跟省裡的聯絡,比較特殊,之前都掛在省紀委書記葉成明一條線上。葉成明突遇車禍身亡,東華市的地頭蛇就跟省裡基本就斷了直接的聯絡。
譚啟平到東華擔任市委書記之時,高天河等其他副書記、市委常委,在省裡基本上都沒有強力的支援,以致譚啟平雖然孤軍下東華,但東華並無人敢跟他直接的針鋒相對。
待譚啟平在常務副市長、城北區委書記兩個相對重要的常委職務上,用上自己的人,市委常委會也就基本給譚啟平掌握。
其他常委雖然加起來有六個人,但誰沒事敢聯合起來,跟譚啟平抗衡?在省裡沒有強力支援的情況下,誰挑頭站出來不怕給譚啟平以合縱連橫之術打得七零八落?
但倘若能明確知道省委書記對譚啟平個人不滿,情況就又會不一樣。
副廳級以上幹部的人事任命,都在省委組織部,地市常委成員的任命更是要透過省常委會議集體討論。
高天河等人雖然在省裡沒有強力的支援,但要是能明確知道省委書記對譚啟平不滿,那以後對譚啟平的顧忌,就會少許多。
沈淮多少能理解譚啟平為何會如此氣急敗壞,他急著把潘石華扔出來背黑鍋,也是要模糊其他人的視線。
看著譚啟平臉色陰陰的,沈淮心裡冷笑,他還覺得冤呢。
只要不立即從地方脫離,他甚至都準備好接受梅溪鎮給肢解成工業園與梅溪街道兩部分,誰又能想到田家庚會直接干涉……雖然田家庚直接插手梅溪港申報省級工業園一事,不符合慣例,但又不得不承認,市裡真能貫徹田家庚的批示,將黃橋鎮一部分劃出來,與竹社鄉、梅溪鎮合併成一個大的經濟新區,充分的利用好梅溪鎮已經奠下一定基礎的先發優勢,統一規劃發展,對拉動東華整體經濟往上走,是有極大好處的。
沈淮並不認為譚啟平會貫徹田家庚的批示,或許非要大規模的劃地成立新區之時,大概也是他脫離地方之日。
常委會議討論到最後,也沒有什麼最終的結論,無非是要唐閘區根據省委書記田家庚的指示,拿出一個成熟的方案來。
譚啟平在“成熟”二字上一再強調,沈淮也知道他的意圖是“拖”。
就算鄉鎮,也有手段對付區縣,區縣也有手段付地市,地市自然也不可能對省裡惟命是從;“拖”字訣從來都是屢試不爽的,調查研究一年半載,誰也不能說下面的不是。
譚啟平喜歡開會,喜歡他在會議桌前掌握一切的感覺,他有著頗佳的口才,在會議上一個人也能滔滔不絕的說上很久,唯有苦了做速記的人——雖然臨時的常委會議就一個議題,從會議室出來,天色已經黑了。
下樓梯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