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研究院,重生之鋼鐵大亨,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淮並無時間跟成怡見面,故而到燕京後電話也沒有打一個;接到孫亞琳的電話,知道她後天要經過燕京,沈淮也沒有時間等她,只是把宋鴻軍他們的行程告訴她,讓她跟宋鴻軍在燕京匯合後,一起陪同投資商到梅溪鎮考察去。
第二天上午,沈淮就直接跟礦冶總院的趙治民以及他的助手匯合,乘飛機直奔伯明翰。
新廠是從西尤明斯工業集團引進二手生產線,有很大的技改餘地。
梅鋼目前跟礦冶總院簽署技改協議,趙治民是礦治所指定的梅鋼新廠技術專案負責人,也是燕京礦冶研究總院下屬第四分院的副院長。
趙治民早年就在英國伯明翰留學、工作,八八年回國進入礦冶總院,一直從事於金屬冶煉工程的研究。
趙治民看上去像是專注於研究工作而性格嚴謹的人,而沈淮這段時間的日程安排又十分的緊,跟趙治民的幾次接觸,都侷限於技改方案的交流。
當然了,趙治民年過四旬,對如此年輕的沈淮竟然能主持一家中等規模的鋼鐵企業,心裡一直都困惑。
或許還有那麼一點不信任,幾次接觸,趙治民一直都小心翼翼的跟沈淮保持距離,除了履行自己的職責便好,也無意跟沈淮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彼此吃過兩次飯,沈淮除了對趙治民的技術能力認同外,對他的印象倒是很不錯。
這次乘飛機到伯明翰,從機場候機到落地,就有十二個小時。
趙治民也是考慮梅鋼的經費緊張,看沈淮出行都沒有隨同人員,大小事情都自己處理,主動要求坐經濟艙。
大家在飛機狹窄的座位上也不好休息,主要就是坐在那裡聊天。
除了技改方案外,趙治民實際也是很健談的一個人,從國內外治金技術、產業發展的差距,談到國內外的經濟、城鎮建設,以及國內外的風土人情,無所不談。
趙治民雖然回國後專注於金屬冶煉工程的研究,但他這樣層次的人物,關注面以及知識面都非常的廣,能力也是非常的全面。
沈淮也是博聞廣識,以前在梅鋼研究的東西就很雜,從冶金工業到工業管理,到應用經濟學,都花心思去學,他與趙治民兩人在飛機上聊起興頭來,從上飛機到落地,嘴巴就幾乎沒有停過。
趙治民的助手,在礦冶總院讀博的韓文繼,聽他們聊了一路,到下飛機也忍不住感慨道:“我跟趙院長有兩年了,都沒有見趙院長這麼健談過,看來話匣子要開啟,需要有沈總這樣的旗逢對手才成……”
沈淮哈哈而笑,跟趙治民倒很有相逢恨晚、傾蓋如故的感覺。
沈淮本來讓潘成在伯明翰給他跟趙治民都安排的單間客房,到伯明翰後,白天要談技改,看裝置拆除情況,跟英方代表洽談技術引進及支援等事,晚上就直接跟趙治民住一個房間,接著海闊天空的談。
趙治民在伯明翰只住一週時間,跟西尤明斯方面進行交流,摸清楚這條鍊鋼線方面的一些技術細節,就要回國去。
在趙治在離開伯明翰之前,沈淮把心裡一直琢磨著的一件事,跟他提出來:“我很早就希望梅鋼能成立專門的研究院,更深程度的去研究鍊鋼過程,能以此去縮少梅鋼跟國際一流企業在技術水平上的差距。只是,一直都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負責這方面的工作。這時候就提出來,有些唐突,不過不問一下,又有些不甘心,趙院長願意到梅鋼屈就嗎?”
在燕京上飛機之前,要是沈淮張口提出這個要求,趙治民想也不會想就會拒絕掉。這些年請他過去主持研發工作的鋼鐵企業裡,梅鋼可以說是最不起眼的一家,怎麼看都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雖然礦冶總院的研究經費很緊,但他看到國內鋼鐵企業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普遍較差,覺得還是留在礦治總院更能做些事情,一直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