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運籌幃幄,化工大唐,殷揚,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章 運籌幃幄
李隆基思索著道:“西域所轄之地甚廣,然而,自從漢代開始,華夏在西域駐軍就不多。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數千之眾。班超守西域,全是借用西域的力量,可以說沒有用東漢的一兵一卒,為東漢守好了西域。哥舒翰,你此去西域,朕雖然給你增兵,你也要學班超一樣,善守西域,儘可能使用西域的力量。”
班超守西域是一個傳奇,他在西域三十多年,幾乎沒有動用東漢一兵一卒,借用西域的力量來守西域。只是到了年老之際,念鄉心切,東漢王朝對這個盡忠職守的老臣很是優撫,就下令他回朝。並且,讓他的兒子班勇接替他的位子,接著守西域。
借用西域的力量來守西域,是這數千年的傳統策略,班超在西域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巔峰。之所以如此做,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西域偏遠,道路交通不便,大軍趕到西域太困難。就是絲綢之路,也是以駝馬糞便和屍骨為路標,要想向如此險惡的地方派出大軍,困難很大。
再者,西域太窮,養不起大軍。相較於先進的華夏而言,西域只能算野蠻了,他們刀耕火種,就是西域的軍隊也不過是木棍、青銅武器這些簡易的裝備,護甲幾乎是皮甲,比起漢軍的裝備有著天壤之別。
漢武帝進行的“漠北決戰”,十萬精銳騎兵,再加上步兵,還有運送糧食的人,總共出動了數十萬大軍。如此規模空前的大決戰,在中國歷史上少見。漠北決戰之時,天下震動。
因為漠北決戰的規模很大,天下震動可以理解。不過,同樣的事情在不久之後又出現了,當然,這次的敵人不是匈奴,而是西域的貳師城。漢武帝打貳師城,李廣利統率的軍隊不過數萬,比起漠北決戰來說,規模小得太多了,卻同樣是天下騷動,原因就在於西域的道路不便,運送軍需物資的人太多。
為了解決送輸問題,漢武帝不得不把囚犯都派上來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華夏在西域並沒有遇到足夠強大的對手。班超在西域的主要敵人是匈奴,不過,那時的匈奴比起漢武帝面臨的匈奴,已經是天差地遠了。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千年難得一見的雄材大略的帝王,他當了五十四年皇帝,卻打了三十多年的仗。而且,他進行的戰爭,幾乎都是針對匈奴的。在漢軍進攻面前,匈奴節節敗退,不得不撤退到漠北。
當時,朝廷內要求罷戰,與民休息的聲音不小。漢武帝卻不予理睬,調動全國的兵力,進行了漠北決戰,經過這一次沉重的打擊之後,匈奴一蹶不振,從此衰落。
漠北決戰之前,漢武帝堅持大打,群臣還可以接受。漠北決戰,漢朝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匈奴已經不足為患了,要求罷戰的聲浪高漲。漢武帝依然不理睬,仍是對匈奴大打出手,這讓人很不理解。
其實,漢武帝看得比誰都遠。他很清楚,經過漠北決戰之後的匈奴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並沒有喪失重新崛起的條件,必須進行戰略追擊,憑藉漢朝強盛的國力,把匈奴徹拖垮,讓匈奴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事實也證明了,漢武帝的決策是正確的,應該說無比英明。正是經過十幾年的戰略追擊,匈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最後分裂,才有到了漢宣帝時,南匈奴投降的事情。
到了東漢,也就是班超在西域時期,匈奴的實力已經下降得太多,雖然不時騷擾西域,卻不能對西域構成大的威脅,班超善於調動西域的力量抵抗匈奴也就在情理中了。
哥舒翰信心十足的道:“皇上請放心,臣明白!臣到了西域之後,先收大勃律。大勃律在大唐與吐蕃之間依維兩端,現在,吐蕃沒了,臣想大勃律到了該做出抉擇的時候了。若是大勃律敢有異動,臣一定剿滅。”
李隆基點頭道:“如此甚好!這些年來,西域之事時有反覆,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