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年貼,大唐極品紈絝,子率以正,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鄒國公府,百無聊賴正在調戲小綠裳的張拯突然打了兩個噴嚏。

“奇怪,難道有人在唸我?”

張拯揉了揉鼻子,渾然不知嫂子柳氏還未回到長安,卻已經在準備為他挑選未來的媳婦兒了。

調戲了一會兒小綠裳,張拯也覺得沒什麼意思。

這妮子隨口說兩句葷話臉就紅了,一點兒成就感都沒有。

所以張拯決定去看看兩位兄長在幹嘛。

穿過幾個迴廊,張拯來到了二哥張大素的院子,卻發現二哥不在。

拉來府中下人一問,原來二哥三哥都被老孃拉去做苦力去了。

問清楚地方,張拯信步來到後院的一個房間。

卻是老孃將二哥三哥都拉過來寫拜年貼了。

所謂百節歲為首,唐人對於一年當中最為濃重的一個節日:“元正”。

比之端午中秋之類的傳統節日要重視得多。

比如元正的時候,長安的夜晚是不宵禁的,不僅不宵禁,民間還會自發組織廟會,燈會,儺戲等活動,夜晚的長安熱鬧至極。

而官員不僅放假七天,還會有豐厚的賞賜發下。

這七天內,除了元日與人日的大朝會之外,官員亦會參與到民間與民同樂。

大唐的元正除了放爆竹,貼彩紙之外,亦如後世一般有守夜,壓歲等活動。

而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就是拜年,唐人更加重視家族血親。

元日早上,大家族裡老人們的子孫後裔們早早的就給家中的長輩們行禮拜年。

而關於拜年的禮儀,大唐還有專門的規定,男性以雙膝跪倒叩頭為主,女性則不需跪地,站著往前彎腰一拱手就行。

這也是唐朝的一個特色,女性們大方自然,透露著唐朝開放包容的氣概。

而元氏將張大素張大安拉來寫年貼,這個年貼就是用來拜年的。

按照唐朝的習俗,拜年時一定要帶上“拜年帖”。

拜年貼的發明者,正是當今皇帝陛下李世民。

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

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人們不可能都用金箔,便以梅花箋紙替代,這種“拜年帖”當時也被稱為“飛帖”。

大唐的百姓,連過年的方式都顯得慷慨大方。

在元日這天,長安城裡家家戶戶都設有酒席,客人們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用餐。

主人家一般都不會吝嗇。所以,當時的唐人不管拜年拜到誰家,都有美食可以享用。

而享用美食的憑證,就是這“拜年貼”。

可以說,大唐的繁榮開放與包容,上到朝堂,下到百姓,就體現在唐人的方方面面。

而寫拜年貼也是很有講究的,有寫給相熟的親族的金貼,有寫給四鄰的飛貼。

比如過了元日,張拯需要去舅舅元德操家拜年,就要先遞上金貼。

這就是唐人浪漫的地方,不論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有儀式感。

“小弟,快來幫忙!”

張大素揉了揉發酸的手腕,餘光掃見張拯正站在房門外,不由得驚喜的喊了一聲。

“來了!”

張拯進門,取過來一疊二哥三哥已經寫好的拜年貼看了起來。

張家是高門大戶,張公瑾身居高位,說一句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也不為過,所以要寫的拜貼就格外的多。

除了與張公瑾同朝為官的各位大臣,還有給張氏本家各位族老,以及與張氏交好的各大世家門閥。

粗略一算,哪怕一家只寫一份,那也是好幾百份。

也難怪張大素會寫到手腕生疼了。

不要小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魔門撿功德

正經汪

轉世後,我在仙界瘋狂隱藏魔氣

珀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