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笑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5章 導演,臺詞錯了,大唐之逍遙王爺,120笑話,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站在忠臣之首的唐儉,竇威,劉弘基等幾名開國元勳俱都搖了搖頭,似乎有些無奈,也有些嘲諷。
那些武將的舉動還情有可原,但是,文臣們的行為真的是不夠明智了。
如今,李淵還身強體壯,依然還很強盛。他們就在李淵的眼皮子底下向太子示好,這讓李淵作何感想?
若是換個殘暴點的皇帝,他們此時也早已人頭落地了。
而且,李世民就算再怎麼說那也是秦王殿下,李淵的親生兒子,李建成的弟弟,他們家中內部如何決定,卻是他們的家事,也輪不到他們這些大臣插手。
說難聽點,歷朝歷代也都有太子被撤換,或者在權力的鬥爭中失敗。
不說遠的漢武帝之子劉據,或有人說他是因為謀反才被廢了;近的廢太子楊勇,那就是個鐵生生的例子。
心中俱是一嘆,這些文臣或許都是讀書讀殺了。
他們已經預見到,這些人將會在今後慢慢被替換,像他們這樣的阿諛獻媚之徒,留著也是個禍害。
“父皇,兒臣以為不可!”
李世民在大殿之中,一臉焦急之色的向著上邊的李淵喊到。
同樣跪在李世民身邊的中年漢子見狀,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之色,眼眸深處的認同之感更是深刻。
或許,在之前他還沒有認定李世民,那這一刻李世民就是他認定的主公了。
“秦王,你有何話說?”
李淵靜坐上首。不鹹不淡的問了一句,似乎此事並沒有帶給他多大的煩惱。
同時,李淵將那些蹦躂的極其歡快的文武大臣面孔一一記在腦海之中,他自然容不得這樣的大臣汙了自己的眼睛。
心中冷笑一聲,若不是情非得已,這些大臣怎麼可能被他任用?
說起這些大臣的由來,那也是件讓人無奈的事。
當時。李淵與中原各大勢力的霸主一般起義,以迅雷掩耳不及之勢,且有李建成藏在長安城中的人馬接應。迅捷無比的多下了長安城。
因為事情發生的太快,天下群雄也都沒有反應過來。因此,這兵家必爭之地的長安就成了李家的囊中之物。
但是。這樣造成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
除卻在太原跟隨李家起義的一些文臣武將,如唐儉,竇威,劉弘基,裴寂,高士廉,殷開山等人,大部分的官員都是長安城內前隋歸附而來。
有能力且聲望高的有如陳叔達,屈突通,蕭瑀。封倫,楊恭仁兄弟等。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前隋歸附官員都是依靠家族或者透過其他關係,在楊廣時上位,俱是一群尸位素餐之輩。
如眼前那幾個跳的如此歡快的官員。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一點想法都沒有,只是見到如今太子強勢,就有了依附的念頭,就這樣的政治覺悟,還妄想在這猛虎如林的朝堂之上站立,真是可笑。
“父皇。昔日蘇將軍歸降之時,兒臣就說過,彼時各位其主,歸降我大唐之後,自然是一筆勾銷。我們若是出爾反爾將其砍殺,那天下萬民將如何看待我大唐,那些想要投靠我大唐出一臂之力的英雄豪傑,聞聽此事之後,又作何感想?”
李世民頭頭是道的將理由說出,李淵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
“陛下,微臣以為蘇定方不殺,難以平眾將之心。”
原來,跪在李世民身旁的那中年漢子卻是蘇定方,也就是原竇建德手下將領。
後來,劉黑闥起義之時,被劉黑闥任命為此次徵唐主將,與李唐大軍展開了廝殺。擊退了左武衛大將軍,也就是李淵的族弟李神通;之後,又擊敗了新近歸降李唐的羅藝。
故此,才不得已讓秦王李世民率軍出征。
李世民大軍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