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249,在古代搞義務教育,煬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還有民生日報這份不算是商業的產業。
如今民生每一期的報紙都十分暢銷, 不僅再也不用陶笉然每個月倒貼款項給他們發展了, 還能勻出一筆錢來舉辦那個辯論賽,可想而知發展勢頭也是不錯的。
陶笉然算了算自己的資產,直接把自己小金庫裡九成的錢都給了戚博翰, 足夠支撐這場曠世婚禮的一大半費用了!這麼一想,陶笉然瞬間有了一種自己包養戚博翰的爽感的。
而餘下的錢, 陶笉然也不打算再讓他們閒著了。
如今瑞朝各地的行知小學,管理都較為零散。雖然教師都是從寧安的行知學院裡面培訓出來的, 但是實際上, 他們也僅僅是根據寧安那邊的規章制度,複製貼上一套過去而已。
加上如今通訊不方便,當寧安的行知小學已經做出革新的時候,別的地方卻是排程不過來,仍舊遵循舊的那一套。這樣下去, 那些零散的行知小學, 遲早也會變成跟其他私塾相差無幾的學堂而已。
所以陶笉然打算成立一個行知學院行政處, 負責統管瑞朝的行知學院,特別是各地的行知小學。務必要做到每一個行知學院的規章制度,以及各種新的政策,都要統一。
這個行政處, 陶笉然也打算分為南北兩所,再由他統一執掌。
陶笉然會根據大方向的計劃,給兩地的行政所下達指令。兩地的行政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指令進行微調和拓展,力求百分百達到陶笉然想要的效果。
既然是分為南北兩地了,那這個行政處的處長,自然也就交給了潘文山和王婉凝。而具體人員,陶笉然打算直接在現有的行知學院的教師和學生中招聘。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嶽州和京城等兩所行知中學中,不僅培養了大量的儲備官員,而且還有不少儲備的小學教師。
這些教師有一小部分是從周圍各地招聘來的,還有大部分是行知小學畢業的學生,或者是行知中學裡覺得自己學業不佳,從而意圖轉型的。
這一批老師有足夠的基礎文化,而且在行知中學裡面培訓了不少時日,十分熟悉行知學院的校園文化,特別適合做這個行政處的工作。
不過行政處的工作要求員工們行政能力要強,所以也還是需要經過初級的篩選。
這就導致了,這才剛開學沒多久,兩所行知中學就迎來了密集又十分重要的四場考試。
一個是化學研究所挑研究員,一個是地理研究所挑研究員,一個是行政所挑行政人員,還有一個就是今年3月的小科舉。
四場考試雖然不是同時舉行,但是想要取得好成績,而自己又不是天才學生的話,那就只能選取其中一樣來好好補習,否則三心二意想要四場都考的話,很可能會四場都給考砸。
究竟是進國家研究所當一名科員人員好呢?還是去行政所當一名行政人員更好?又或者,去參加小科舉,圓自己當初入學時的最初夢想?
學生們開始了十分糾結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但陶笉然要做的事情,還遠不止如此。
行政處也需要在各個州府設立分院,才能協助兩處主任,管理各地的行知小學。
陶笉然翻開瑞朝的地圖,如今行知小學分佈最密集的地方,就數寧安的三個州。
所以除了嶽州的南邊總行政處之外,凌州和海州也各需要一個分院。
而寧安隔壁的廣義,行知小學的分部也較為密集,所以那邊三個州也各需要一個分院。
再往北走,瑞朝的大中部:廣陵,也零星分佈了有十幾所行知小學。這樣的話,廣陵也需要一個分院。
總共是六個分院的建設,陶笉然直接往後院的工匠園,去找章文遠幾人。
章文遠的家族是世代做木匠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