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炎帝三,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中,陝西寶雞的炎帝,是以粟作農業為主,因此他是北方粟作農業的代表和北方農業文明的奠基人,可稱為“北方炎帝”。由於炎帝時代沒有文字,更談不上史籍記載了。於是,中國各地農耕文明的奠基人。只有北方的炎帝依據傳說而名垂千古;由於各種各歷史原因,南方炎帝”(南方的農業奠基人)則因為華夏早期以北方為中心的文化傳播途徑所限,其影響範圍和知名度相對於“北方炎帝”應該是相對較少。炎帝在南方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其對華夏農耕文明的貢獻絕對不亞於北方炎帝”,因為湖南發現了早於炎帝數千年距今1.2萬年的人工栽培的稻穀。根據史籍記載和2009年5月一些專家在湖南會同的考察,可以初步斷定,湖南民俗學者陽國勝提出的“炎帝故里會同說”是有一定根據的,湖南會同就是“南方炎帝”發祥地。《晉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生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為炎帝出生地提供了史籍上的證據。再根據陽國勝提供的《“炎帝故里會同新說”證據材料》,參以2009年5月一些專家在湖南會同的實地考察,“炎帝故里會同說”的證據則更充分了。會同境內也有常羊山,它既是炎帝的出生地,也是炎帝的居住地,更是炎帝嘗百草、獲嘉谷之地。炎帝所嘗“斷腸草”,據陽國勝說,該草“據《本草綱目》記載即“鉤吻“,鉤吻只適宜生長在長江以南部分地區。”陽國勝還根據自己對古籍和古地名的研究和考證,認為連山就是今會同的連山;炎帝所出生的華陽之常羊山,其“華陽”指巴蜀地區(會同在其地望內),“常羊山”則指會同連山境內的常羊山。與連山一山之隔的馬鞍鄉境內有“神農山”“神農廟”。相傳炎帝發明了“茶飲”,連山至今還完整地儲存一個“茶亭庵”(遺蹟在北方炎帝故里似未見到,會同儲存的“茶亭庵”正好說明了炎帝在南方的特色)。炎帝“日中為市”的傳說廣為流傳,會同連山地區稱“日中為市”為“趕連山”。如此等等,這些都為炎帝研究開啟了一條新思路。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立市廛,首闢市場。據《周易·繫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作五絃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按季節栽培農作物,炎帝神農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智貴於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