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細枝末節,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馬昱進位丞相、錄尚書事,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榮譽,又賜羽葆、鼓吹及持班劍的武士六十人,司馬昱又堅決辭讓。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溫北伐失敗後,司馬昱與桓溫在塗中會面,共同商議之後的行動。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馬桓溫廢司馬奕為東海王,並於同日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在朝堂更換服裝,戴平頂頭巾,穿單衣,面朝東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璽綬帶,即日便即位為帝,改年號鹹安。桓溫臨時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駐守衛。
桓溫及後寫了講辭,打算向司馬昱陳述自己廢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馬昱接見他不停流淚,令桓溫戰戰兢兢,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司馬昱雖處在帝位,垂拱無為、持守常道而已,常懼廢黜。當時,司馬昱見熒惑入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同樣天象,故此十分不安,對桓溫親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道:“大司馬正在對內穩定國家,對外開拓江山,臣願用全家百餘口來擔保,不會發生不正常的事變。”等到郗超急於請假回去看望他的父親(郗愔,忠於晉室)時,司馬昱說:“告訴尊父,宗族國家之事,竟到了這種地步,是因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衛的緣故,慚愧慨嘆之深,怎能用語言來表達!”接著便詠庾闡之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誦得潸然淚下,打溼了衣襟。司馬昱也因而憂憤得病。
鹹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辭不到。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馬昱立司馬曜為太子。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又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在司馬昱面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什麼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獨斷獨行!”司馬昱於是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都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桓溫看到後大失所望。同日,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
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於高平陵,廟號太宗,諡號簡文皇帝。
司馬昱即位為帝后,桓溫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滅反對勢力,首先要對付的就是行徑囂張的司馬昱同父異母兄司馬曦。司馬昱即位不久,桓溫就誣陷司馬曦謀反將其免官,及後逼令新蔡王司馬晃自誣與司馬曦及殷涓、庾倩等人謀反,以求翦滅陳郡殷氏和穎川庾氏在朝中的勢力。隨後桓溫指示御史中丞司馬恬奏請司馬昱依法處死司馬曦,司馬昱不肯,下令再作議論。
桓溫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曦,言詞十分嚴厲急切,司馬昱於是親手寫詔給桓溫說:“如果晉室國祚長久,那麼你就應該依從早前的詔命從事;如晉室大勢已去,那你就讓我退位讓賢吧。”桓溫看後害怕到流汗色變,於是不敢再逼,只上奏廢掉司馬曦和他三名兒子,並流放其家屬。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溫的威勢達至高峰。
司馬昱一方面應付桓溫,另一方面延續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抗衡,而二人不負眾望,最終也成功挽救了晉室。
鹹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濟和林邑各自遣使進貢土產。六月,司馬昱遣使拜百濟王餘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
《蕭縣文化博覽》:劉裕祖籍綏輿裡就在今天蕭縣東南不遠的馬樓行政村西峪自然村。
《劉氏源流》:“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