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猛篇,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猛(325年~375年6月),字景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前秦時期大臣、政治家、軍事家。
王猛出身貧寒,瑰姿俊偉。寄居魏郡,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文武雙全。與東海王苻堅一見如故,後出任中書侍郎,累遷輔國將軍、居中宿衛、僕射、京兆尹、太子詹事、吏部尚書、司隸校尉、散騎常侍、中書監、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冊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的股肱大臣。任職十八年,鞠躬盡瘁,綜合儒法,選拔廉明,勵精圖治。政治上,抵制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軍事上,軍紀嚴明,平定五公之亂,統兵攻佔前燕都城,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實現田疇開闢,倉庫充實。執政期間,北方呈現小康景象。
王猛於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一歲,追贈大將軍、冀州牧,諡號為武(一說武襄),葬禮如西漢霍光故事。名列“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
東晉太寧三年(325年),王猛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就在他出生兩年以前,青州被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王猛出生時,後趙政權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王猛在幼年時代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今河北省魏縣)定居。
王猛幼年家貧如洗,為了養家餬口,王猛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鬚髮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
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像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在兵荒馬亂中,觀風雲變幻,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逐漸長成起來,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達官貴人們瞧不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鑑”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期待明主的出現,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東晉永和五年(349年),後趙暴君石虎終於死了,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爭奪,一歲之中,帝位三易。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
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陝西省西安市),關中父老爭以酒肉迎勞,男女夾道聚觀。王猛聽到這個訊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蝨,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舉大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慰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道:“您不遠千里深入北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人們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來。”桓溫的心思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內心,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過了好半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