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深山大澤生龍蛇(一),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布庫裡雍順所建的鄂多哩城,為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礎。鄂多哩城一說在今遼寧省勒福善河西岸;一說位於長白山腹地的吉林敦化,我個人傾向於後者,因《清史稿》記載,敦化,清始祖居鄂多哩城,即此。而且一千多年前,這裡也是渤海國的都城所在地。
清祖祠也正建於敦化南郊,北臨六鼎山,南接八旗山,向東是碧水映山的聖蓮湖,湖對岸的布庫裡山間,是尼眾道場正覺寺,世界最高的釋迦牟尼青銅坐像——金鼎大佛穩坐于山頂。清祖祠掩映其間,得神山之威,借聖水之靈,一方宗廟,堪稱天工造就。不過建城之初,究竟是一個小小部落,也沒什麼威名。
直到明朝統一中原,定都燕京,只在山海關附近設防,像這種塞外荒地,視同化外;根本無暇理睬,誰知深山大澤生龍蛇,自布庫裡雍順開基後,子子孫孫,相傳不絕,其間雖迭有興衰,直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出了一個孟特穆,又名猛哥帖木兒,明朝建州女真人(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人),後來成為了斡朵裡部的首領。斡朵裡部是明代建州女真的重要組成部分,源於元朝五萬戶府中的斡朵憐萬戶府。
明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此時候元朝還沒有滅亡,時北元惠宗至正三十年,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個年號,也是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因為這一年元惠宗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
朱元璋一直以擴廓帖木耳為西北邊患,決意征剿。遂於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覆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即馮宗異)為右副將軍,鄧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往徵沙漠。熟悉明史的朋友會發現,這幾人皆是明朝開國大將,可見朱元璋對此次北征的重視。(元順帝滯留塞外,擴廓帖木兒以孤軍犯我蘭州,其志欲僥倖尺寸之利,不滅不已。)
此戰也不負朱元璋所望,四月初八日,徐達一路出鞏昌安定縣,與擴廓帖木兒隔渠溝列陣對壘。初九日,諸將悉力與戰,大敗擴廓帖木兒,擒元郯王、文濟王及國公閻思孝、平章韓扎兒、虎林赤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吏卒八萬四千五百餘人,馬一萬五千二百八十匹,橐施驢牛羊雜畜不計其數。
擴廓帖木兒從皇城與妻子數人逃奔和林,郭英追擊至寧夏,不及而還。五月十三日,李文忠一路趨應昌,得知元順帝死,兼程前進。十五日圍應昌城,十六日破城而入,獲元嫡孫買的裡八剌及后妃宮女、官屬將校人等,駝馬牛羊不計其數,李文忠追至慶州而還,經興州,降元將江文清等三萬六千九百餘人。至紅羅山,又降楊思祖等一萬六千餘人。遂班師還京。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朱元璋頒平定沙漠詔於天下。
此次北征沙漠,迫使元朝殘餘勢力從應昌、定西一線北撤,明朝北邊防禦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相對的穩定。同時也讓北元見識到了明朝的強大,雙方就此進入了僵持狀態,但北元仍然有足夠的兵力對明朝的邊境進行不斷的侵擾。
朱元璋也認為蒙古騎兵始終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分別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對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這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而北元也認識到,與強大的明朝正面作戰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他們開始採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擊戰術不斷騷擾明朝邊境。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想徹底解決掉自己這個老鄰居,是真的被煩透了。明太祖首先與與建州女真三部(胡裡改部、託溫部、斡朵裡部)取得聯絡,建立對付蒙古的同盟。建州女真三部從今黑龍江依蘭縣沿松花江和牡丹江遷居到圖們江流域,這地方元代屬奚關總管府奚關城。
此次征戰的大將軍是被認為明初最後一個名將的藍玉,洪武二十一年(138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