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廣寧之戰,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遼東重鎮瀋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河西軍民全都奔逃而去,自塔山到閭陽方圓二百餘里,荒無人煙,京城大為震驚。此時,朝廷裡大臣們又想起了熊廷弼。

劉一燝奏道:“假使廷弼在遼,想來不會弄成這樣。”

御史江秉謙上書追敘熊廷弼以前防守遼地的功勞,並且把排擠有功之臣說成郭鞏的罪過。

明熹宗對過去彈劾熊廷弼的人加以治罪,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郭鞏各貶三級,將姚宗文、御史劉廷宣削職,仍召熊廷弼還朝,出任遼東經略,並且提拔王化貞為巡撫。

同年六月,熊廷弼入朝,提出分三方佈置的策略:“廣寧用馬步兵在河上設立壁壘,憑山川形勢打擊敵人,牽制敵人的全部兵力;天津、登、萊各港口建置水軍船隊,乘虛打入敵人南方的駐地,動搖他們的軍心,這樣敵人勢必有內顧之憂;並在登、萊設立巡撫,由陶朗先充任;而山海關特設經略一人,管轄一方,統一事權。

熹宗准奏,於是任用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駐守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廷弼藉此請尚方寶劍,請調兵二十餘萬,以兵馬、糧草、器械之類責成戶、兵、工三部。

七月,熊廷弼啟程,明熹宗特地賜給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幣,且於五里外賜宴餞行。

廷弼謝恩出朝,即日就道,出山海關,到了廣寧,文武各司官員,皆出城迎接,遼東巡撫王化貞亦來相見,寒暄既畢,共商戰守事宜。

王化貞擬分兵防河,沿河設立六所軍營,每營設定參將一人,守備一人,各自畫地分守。西平、鎮武、柳河、盤山等要害地分別設立防哨。

熊廷弼欲固守廣寧,並說道:“河面狹窄不可靠,城堡太小難容駐兵,現在只應牢守廣寧。如果分兵在河上駐守,部隊分散力量薄弱。敵人用輕騎兵沿河偷渡,專攻一所營房,我軍力量必然不支。一營潰敗,其他各營皆敗,西平等地的防哨也不能守住。河邊只適於設立游擊隊,輪番出入,使敵人莫知淺深,不該屯聚一處,給敵人乘隙襲擊的機會。”

王化貞終不以為然,怏怏而退。熊廷弼申奏朝廷,請實行三方分置策,王化貞亦上沿河分守議。

奏章交上後,恰好御史方震孺也說防河有六條不可靠的地方,明熹宗王依熊廷弼言,把化貞奏議擱起,王化貞的建議就此作罷。而王化貞因為自己的計策未被採納愈加不樂,把軍事全推託在熊廷弼身上。從此王化貞與熊廷弼漸生矛盾,經略、巡撫不和睦的風聲也隨之傳出。

天啟元年(1621年)八月初一,熊廷弼上書奏道:“三方佈置策略的實施,需聯絡朝鮮,請之徵發八道之兵力,在江面上設立連營,助我軍聲威。”

並舉薦監軍副使梁之垣,梁之垣在海濱長大,熟知朝鮮的事情,可以充任欽差使臣。明熹宗朱由校准奏,並且按照行人奉使的慣例,賜給予一品官以示信任。梁之垣於是上書提出加強他們的事權、確定自己職責等八條要求,明熹宗也都一一同意。

歇了數天,遼陽都司毛文龍,有捷報到廣寧說,已攻取鎮江堡,王化貞大喜,奏報朝廷,滿朝皆喜。

王化貞遂欲乘勝進兵,熊廷弼不允,化貞再次上奏;“東江有毛文龍可作前鋒,降敵之李永芳,今已知悔,願作內應,蒙古兵可藉助四十萬,此時不規復遼瀋,尚待何時?願假臣六萬精兵,一舉蕩平,惟請陛下申諭熊廷弼不得牽掣。”

此奏一上,熊廷弼已探聞訊息,遂由廣寧回山海關。王化貞專待朝旨一下,指日進兵。不多日朝使已到,令王化貞專力恢復,不必受熊廷弼節制,熊廷弼亦受朝命,令他進駐廣寧,作王化貞後援。

王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