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康熙一徵準噶爾,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面說到索額圖赴會時,本自蒙古通道,索額圖等使臣行至喀爾喀地方時,正值準噶爾領袖噶爾丹大舉侵犯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在中國長城外,就是蒙古地方,分作三大部,一部與長城相近,叫作漠南蒙古,亦稱內蒙古。內蒙古的北境,又有一部,叫作漠北喀爾喀蒙古,亦稱外蒙古,這兩部統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裔。還有一部在西邊,叫漠西厄魯特蒙古,是元太師脫歡,及瓦剌汗也先的後裔。漠南蒙古,內分六盟,清太宗皇太極時已先後歸附。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與清朝關係也算密切。

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其中準噶爾部最強,順治年間,準噶爾部長巴圖爾渾臺吉,併吞附近部落,勢力漸盛。康熙初,渾臺吉死,其子僧格嗣立。但僧格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噶爾丹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首領。

康熙年間,準噶爾在領袖噶爾丹的統治下,勢力強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參加中俄邊界談判的全權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專門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策動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噶爾丹本來就與喀爾喀三部中的土謝圖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對喀爾喀蒙古的戰爭。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蒙古,很快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這喀爾喀三部人民,窮蹇無歸,只得投入漠南,到清朝乞降。康熙帝命尚書阿爾尼發粟賑贍,且借科爾沁水草地,暫畀遊牧。

噶爾丹也遣使入貢,康熙帝便令阿爾尼勸諭噶爾丹,要他率眾西歸,盡還喀爾喀侵地。噶爾丹拒絕清命,反日夕練兵,竟於康熙二十九年,借追喀爾喀部眾為名,選銳東犯,侵入內蒙古。尚書阿爾尼急率蒙古兵截擊。噶爾丹佯敗,沿途拋棄牲畜帳幔。蒙古兵貪利爭取,隊伍錯亂,噶爾丹返身來攻,阿爾尼不及整隊,被他一陣掩擊,殺得大敗虧輸,鼠竄而遁。

康熙帝得了敗報,定議親征,先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率同皇子愛新覺羅·胤禔,出長城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率同簡親王雅布,出長城喜峰口,並命阿爾尼率舊部,會裕親王軍,聽裕親王節制。又別調盛京、吉林及科爾沁兵助戰。車駕擬親倖邊外,排程各路大兵。

康熙帝玄燁親率禁旅進駐博洛和屯(今內蒙古正藍旗南)督軍。常寧部進至烏珠穆沁,清軍糧食給養缺乏,情況惡劣,與準噶爾軍遭遇,交戰失利南退。準噶爾軍遂長驅追擊,渡過沙拉木倫河,與福全部逐漸接近。康熙帝急令右路軍會同左路將準噶爾軍阻於高涼河(沙拉木倫河上游支流)北,令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移師歸化(今呼和浩特),斷其歸路。

裕親王福全偵知準噶爾軍屯於烏蘭布通,整軍前往。準噶爾軍列營于山坡上,因東西兩翼無遮蔽,噶爾丹命將萬餘頭駱駝縛足臥地,背上加箱籠,蒙以溼氈,構成“駝城“,士兵依託箱垛,發射弓矢、火器,進行阻擊。清軍及時調整部署,以火器兵為前列,步兵繼後,騎兵為兩翼。清軍集中火炮轟擊,自晡至暮,大破準噶爾軍的“駝城“,隨後步兵正面衝殺,騎兵從左右迂迴夾擊,殺傷了非常多的準噶爾軍士兵。噶爾丹見勢不利,遂行緩兵計,遣使向清軍乞和,旋乘夜率部渡沙拉木倫河北撤,沿途焚燒野草,以遲滯清軍追騎,福全中計,致使噶爾丹逃逸。

噶爾丹奔回厄魯特,遺失器械牲畜無算,復遣人齎書謝罪,誓不再來犯邊,康熙帝偶有不適,遂諭來使回報噶爾丹,嗣後不得犯喀爾喀一人一畜,來使唯唯而去,遂詔諸王班師。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調藍理任浙江定海總兵。藍理在浙江任職10多年,4次兼掌提督大權。他積極組織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