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民族英雄鄭成功,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八月,駐紮在貴陽的孫可望親自率十多萬大軍向駐於雲南的大西軍二號人物李定國發動進攻。
當時李定國、劉文秀合兵僅五萬人,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李定國採取誘敵深入之法,使孫可望一路未遇任何抵抗,兵不血刃就攻到了雲南曲靖附近的交水河畔。
孫可望部隊抵交水(雲南沾益),這時,李、劉兩軍已經在河對岸擺好陣勢,以逸待勞。孫可望軍從正面強行渡河,雙方展開混戰,不久劉文秀驍將崇信伯李本高被殺,前鋒失利。
孫可望立於高阜觀戰,見已挫定國銳氣,即命諸營乘勝前進。在孫軍後陣的白文選見李、劉兩軍戰局不利,親自躍馬率所部5000鐵騎從後方衝向孫可望軍隊。孫可望部將馬唯興亦率部臨陣倒戈,與白文選聯兵抄出孫可望陣後,連破數營,許多士兵脫掉號衣,跪地高喊:“迎晉王!”。
孫可望大驚失色喊道:“怎麼諸將都叛變了”,見大勢已去,不敢戀戰,拔馬便逃,劉文秀、白文選追孫可望潰卒,李定國還師昆明,馬寶反正,張勝被擒,王尚禮自盡,內戰平息。最後十多萬大軍僅剩50餘騎隨其逃走。
孫可望倒行逆施,眾叛親離,從者僅數十騎,所過鎮將皆閉門不納。時馮雙禮守貴州,佯裝追兵到,孫可望攜妻子財寶投降洪承疇。孫可望到達北京。清廷命和碩簡親王濟度、和碩安親王嶽樂帶領大批高官顯爵出城迎接,場面相當隆重。次日,順治親自在太和殿接見孫可望。十天之內,皇帝賜宴就達三次,賜銀兩次共—萬二千兩,另外賜給府第、解袍、朝衣、緞匹等,孫可望成了清廷紅極一時的人物。孫可望降清,出賣西南軍情虛實,使李定國和西南抗清武裝最後失利。清廷封他為義王,於公元1660年(永曆十四年、順治十七年)病死(一說狩獵時為清軍射殺)。
張獻忠的四個養子,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艾能奇於1647年進攻東川(今雲南會澤)時遇伏,中箭身亡。孫可望降清,剩下李定國和劉文秀還在堅持抗清。孫可望、李定國的事情我們先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李定國幾次想要聯合一起抗清的人,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1647年(清順治四年,永曆元年)一月,鄭成功在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八月,鄭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1648年(清順治五年,永曆二年),南明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五月,鄭軍圍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將軍陳泰、浙閩總督陳錦、福建提督趙國祚等轉而攻擊同安,鄭軍不敵,守將、軍民死傷無數。不久,清朝援軍抵達泉州,鄭成功乃解泉州之圍,愴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總兵金聲桓、王得仁於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廣東提督李成棟亦投向永曆政權,使反清復明的聲勢一時大漲。
只可惜各方反清勢力在彼此沒有默契、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大多淪為地方性的抗爭。不久後,清廷壓制了江西的金聲桓、王得仁勢力,廣東李成棟軍亦於次年(1649)年滅亡。1649年(清順治六年,永曆三年),鄭成功改奉永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