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孫李內訌,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使清政府大為震驚,急忙命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精兵朝長沙撲來。
面對強敵,李定國進行了周密的佈署:大西軍暫退出長沙,引誘清兵渡湘江,將馮雙禮、馬進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從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擊,馮、馬二將背後出擊,兩軍相夾,合殲尼堪。但這一計劃卻被馮雙禮透露給孫可望,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卻暗自想著怎麼陷害他。密令馮雙禮退出伏擊,馬進忠見狀也撤離了戰場。
尼堪率領大軍在夜裡行進,日夜兼程到達衡州。第二天,大軍還未來得及佈陣,明軍四萬餘人驟然出現,尼堪指揮軍隊進攻,大破明軍,向北追擊二十餘里,俘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
此戰之後,李定國準備採用伏擊戰術,明軍在林內設定伏兵,清軍行進途中伏兵突然殺出,大軍想要撤退,尼堪對他們說:“我軍攻擊明軍不能有撤退者。我作為朝廷的宗室,如果撤退,有何面目回去?”率軍奮勇直入,被明軍重重包圍,大軍找不到突圍的道路,尼堪指揮諸位將領衝殺,不幸陷入了泥淖之中,箭都被射盡,所以他拔出戰刀與明軍衝殺,力竭之後在陣內戰死,年四十有三。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李定國繳獲了尼堪的鎧甲、繡旗,衡州戰役後,李定國叫人繪製孔有德、尼堪畫像,刊佈粵楚,“露布告捷”。
順治十年(1653年),報喪的隊伍回朝,順治帝輟朝三日。命親王以下、二品以上的官員到郊外十里迎接,順治帝欲親臨其喪,諸王大臣力諫乃止。順治帝賜予諡號“莊”。這一戰,從徵的諸位將領都因為損兵折將被論罪。尼堪的第二子尼思哈承襲了爵位。
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動,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顫慄不已,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李定國出征不足一年,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掀起了繼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後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然而,北路軍由於主將劉文秀由於輕敵,於公元1652年(清順治九年、明永曆六年)十月,在保寧(四川閬中)被吳三桂擊敗,副將王復臣犧牲。孫可望不僅削去劉文秀的爵號,又拆散其部隊,引起大西軍將領的不滿,大西軍人心渙散。孫可望見李定國立下赫赫戰功之後,對其越加嫉恨。
孫可望怕李定國日後擁兵自重,對自己不利,便率“駕前軍”東進沅州。並立即派人召李定國到沅州議事,李定國行至紫陽渡口,突然接到劉文秀之子自稱探聽到孫可望要對其“收而殺之”的訊息。這一密報令他左右為難。如果不去,孫可望極有可能以違抗軍令之名興師問罪,如果去了,必有一番鬥爭。孫可望三天中下了七道命令,李定國無奈,率部向沅州進發。
途中遇到劉文秀之子派人來勸阻,李定國思來想去決定致書孫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這麼好的局面,成敗就在眼前,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恢復大明江山,請你不要聽信讒言,使我們自相殘害,希望你能夠三思呀。”孫可望接信後惱羞成怒,領兵前去攻打。李定國為顧全大局,避免自相殘殺,迫不得已決定離開湖南赴廣西全州,繼續籌劃北伐。
孫可望逼走李定國很快就自食惡果。當時孫可望正親統大軍由靖州(今湖南靖縣)經武岡進至寶慶(今湖南邵陽),此時孫可望的部下有大將白文選、馮雙禮等。
清軍得知孫、李內鬨,派貝勒屯齊再入湖南,公元1653年(永曆七年、順治十年)三月初六日,清定遠大將軍屯齊帶領滿漢主力由永州北上寶慶,十五日駐於岔路口,距明軍白文選、馮雙禮、馬進忠營地周家鋪三十里。次日,清軍進至周家鋪,由於明軍營扎于山頂,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