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範德蘭並不認為鄭成功會前來攻打臺灣,抵臺不久便堅持要去攻打澳門,與大員方面官員爆發數次激烈爭執。為此,大員評議會在1660年10月22日決議派遣使者前往廈門會見鄭成功,一探虛實。11月下旬,使者帶著覆信回到大員,鄭成功在信中表示善意並否認即將攻臺。但評議會根據種種跡象,判斷鄭成功攻臺的危機並未解除。範德蘭對此大為不滿,次年(1661年)2月27日率領兩艘船隻,以及所有隨行軍官返回巴達維亞,若干船隻被分頭派往各地,只留下4艘船和不到600名沒有軍官率領計程車兵,這時大員地區的總兵力為1500人。然而,此時鄭成功已經蓄勢待發。

1661年(永曆十五年),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祭天”“禮地”“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一切準備就緒,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鄭軍進入澎湖海面,狂風暴雨,突然襲來。在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鄭成功傳令大軍連夜破浪前進。四月初一,鄭軍利用海水漲潮的機會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臺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

隨後鄭軍在臺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號,取得臺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不久,於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在取得普羅民遮城做為據點之後,鄭軍隨即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由於考慮到兩萬大軍的糧餉排程不易,鄭成功並沒有做持久戰的打算,一開始即對熱蘭遮城施壓,試圖脅迫荷蘭軍隊投降。

遭荷蘭大員長官揆一拒絕其投降要求之後,鄭成功一度下令強攻熱蘭遮城。由於強攻不下,加之大軍糧食短缺,使得鄭成功被迫改變策略,派出大部分的軍隊至南北各地屯田、徵收錢糧,以解大軍乏糧的燃眉之急,對熱蘭遮城改採長期包圍的戰略。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敵軍守將描難丁戰敗投降。於是成功留部將楊朝棟守赤嵌樓,親自率軍乘勝進攻赤嵌城。然而揆一仍然企圖據險頑抗,成功命令大軍把赤嵌城嚴密包圍起來,發炮向城裡進攻。赤嵌城被圍困了七個多月,敵軍官兵死傷一千六百多人,最後荷軍水源被鄭軍切斷,揆一隻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七月中旬,停泊於外海的荷蘭援軍遭遇強風侵襲,被迫離開大員海岸。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臺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1662年荷蘭駐臺灣長官揆一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一率領,乘船撤離臺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臺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至於大員長官揆一則因為投降而受到審判,被軟禁於班達群島,直到1674年家人以荷盾將他贖回。1675年他出版《被遺誤的臺灣》一書為自己辯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