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磨盤山血戰,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為西南第一穹嶺,山路崎嶇,僅可通一騎。李定國料清兵窮追,必從此山經過,另士兵築柵數道,左右設伏,大營屯山後四十里橄欖坡,炊食餉伏,令毋見煙火。他估計吳三桂必無戒備,便以竇民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璽為三伏,清軍進入三伏,“首尾橫擊之,片甲不令其逃也”。
果不出料,二月二十一日,吳軍追來,其先鋒已進入二伏,卻節外生枝,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潛出告密。吳大驚,急令後撤,並炮擊左右伏兵。農民軍出伏作戰,“短兵相接,自卯至午,殭屍堵疊”。
磨盤山戰役有三分之二的戰士戰死,清軍也死傷大半,後退三十里,包括固山額真沙里布在內的十八名將官都統被擊斃。南明遺民劉彬詩曰:“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磨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由於李定國率領的大西軍作戰勇猛,使清軍再不敢驕橫窮追。
可是永曆帝在馬吉翔挾持下,從騰越逃入緬甸,從此與李定國、白文選失去聯絡。三月,李定國、白文選相會於木邦(緬甸新維),商議今後去向。李定國認為:“緬甸地區貧苦,大軍進入緬甸日後必會發生禍亂,白文選則說:“現在內地都已經被清寇佔領,繼續在內地會危險,不如,我隨皇帝去緬甸,你主持外部軍務大事。”兩人意見不和,便各自行動。
磨盤戰役後,李定國餘眾不過數千,勢力窘迫。不久,賀九儀從廣南率萬人來會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歸,軍勢稍振。李定國將大營移孟璉(雲南瀾滄),多造印敕,遍結土司,號召共同抗清。沅江土司那嵩起兵響應。李定國部堅持數月,被清軍攻破,又移營孟艮,招安頭人,耕種納糧如郡縣例。
吳三桂見無法撲滅大西軍,又採取招降措施,一時農民軍中不堅定分子紛紛投降。公元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明永曆十四年)三月,吳三桂用賀九儀妻子勸降,賀九儀剛要去投降竟被李定國殺了,從此無人敢言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