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戴秋茵上當受騙,都市仙醫之最強王者,銀杏一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也。--《孟子·告子上》
告子認為水流沒有方向性,隨意流淌,所以世人無善無惡,一切順其自然。
而孟子認為水雖然不分東西,但卻分上下。在特殊的情況下,水可以向上流,但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所以呢,人有時候會作惡,但這不是人的本性。
性惡論的提出者,是荀子。
荀子論證\"性惡\"的基本論據是\"惡端\",是好利之心,耳目之欲。
那麼,人天生到底是性善,還是性惡,還是不善不惡?
這個問題爭論了數千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那麼,聰明的看館,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林鶴翔太會表演了,對想離開他的戴秋茵,展開了情感攻勢。
鱷魚的眼淚,果然有用。
戴秋茵竟然因為林鶴翔的自殘,同情林鶴翔。
這是林鶴翔人際交往的勝利,對林鶴翔來說。
但對戴秋茵來說,不啻是一場災難。
世上最大的禍,是人禍。
人禍無處不在,體現了人性的複雜性。
因為人性沒有標準答案。
人思維的無限多樣性,決定了人性的複雜性。
胡思亂想,仔細想想,誰沒有胡思亂想過?
因為胡思亂想,才會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無處不往,無所不能啊。
無牽無掛的時候,一個人呢,也差不多了。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好還是壞,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因為一個人有時候向善,有時候向惡,有時候不善不惡。
所以評判一個人,真的很難下斷論。
如果一個人大多數時候是行善的,只做了少數錯事,那麼這個人,總的來說是好人。
反之亦然。
還有,一個人對親人,無私奉獻,沒有行惡,那麼在這個人的親人看來,這個人絕對是好人。
但這種人,對他眼裡的外人,十分兇惡,做了不少壞事。那麼在外人看來,這個人就是壞人。
如果凡事漠不關心,高高掛起,那麼這種人,就是不善不惡。
親人向他借錢,沒有,外人更沒有。
但不借錢給人家,不幫人家,但也不做壞事,危害他人的事不做,這種人,就是不善不惡。
人性的複雜性,讓人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定義。
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什麼意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譬如一個人,為什麼要看小說?
因為精神空虛,因為寂寞,因為無聊,因為消遣,還有的,想提高文化修養。
所以一個人之所以看書,看小說,有不同的目的。
絕大多數人,是不會寫書評的。
因為在這些讀者看來,寫書的人和他沒有關係,但在這個人認可了這本書,佩服寫書的人,被書中的情節打動了,感動之餘,就寫書評,甚至送禮物。
看書和寫書相比較,肯定寫書的人辛苦。
但大多數寫書人,是得不到看書人佩服的,也就沒有打賞,沒有書評。
看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實一個人,當達到不悲不喜、不善不惡的時候,對一切無所謂,這個人,才活出了一個人的最高境界。
得道成仙的人,大抵是這種人。
望著躺在病床上的林鶴翔,戴秋茵心潮起伏,心情相當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