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淮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邯偷襲義軍敗北,英雄問鼎,任淮浦,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秦軍的大營裡,楊熊和司馬夷,還有麗邑守將彭審等人謀劃到深夜,他們磨刀霍霍,都想大戰一場。不過他們今晚真的不忍心發起進攻。原來王賁在離開軍營時就向他們下了死命令:只要他詐降成功,就要全體秦軍在夜間發起總攻,堅決不能因為他在楚營而改變注意,否則就以軍法治罪。秦國的將領見他們的主帥在國難當頭如此忠勇,心中都非常欽佩,就走出軍營,面朝東方,焚香禱告。他們為王賁祈福,最後還痛哭流涕地請求上天保佑他平平安安。禱告完畢後,就將箭弩、戈戟、便橋等所有的進攻器械全部準備妥當。

義軍的大營裡,將士們除了狂歡之外,一些不勝酒力的人已經呼呼大睡了,他們都覺得勝利在望,心中的喜悅和連日來的勞頓促使他們睡意濃濃,一倒頭就鼾聲如雷,人人都放鬆了警惕。儘管如此,韓琪還是提醒周文道:“王賁是秦國的名將,智謀不在王翦之下,楊熊、司馬夷都有萬夫莫當之勇,怕是不會輕易投降。”周文道:“戲水是秦國的最後防線,若是明日秦軍有變化,我們就立即發起進攻。請將軍勿慮!”韓琪只好作罷。

這天晚上天黑後,章邯就率領工匠來了距離義軍大營不遠的地方,就向軍中傳令道:“大家聽到命令後,只能前進,不許後退。前進者加官進爵,後退者格殺無論!”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章邯率領的這十幾萬工匠都是常年從事體力勞作的人,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年富力強,又極其剽悍的青壯勞力。他們為了自由,為了高官厚祿,為了能及早回家,就不得不大顯身手了,於是個個暗下決心,一定要風光一回,準備把這些年來的離家之苦、思家之怨都要在今晚發洩出來,所以他們都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章邯看到大家信心百倍,就率領他們來到了義軍的宿營地旁,再將人馬分散開來。章豨在左,章渠在右,從南側逐漸對義軍形成半包圍之勢。而章邯和章平停留的地方正好是一個大堤狀的突起的地帶,若是從這裡向義軍的大營發起衝鋒,就有高屋建瓴之勢,也很容易將大營分割成兩部分。左側的一方估計有十萬人,這是義軍的主力部隊。這一方就由五萬中尉軍和五萬驪山工匠一齊包剿,雙方的人數正好差不多。而剩下的二十萬義軍都在右營,這部分人數雖然多,但戰鬥力較差,就由章平和章渠率領五萬人從西向東進攻,義軍若是失敗後就會向東面潰逃,這樣的佈陣和進攻方式都是章邯根據地勢的狹窄和長短狀況而臨時做的決定。

黑夜像死亡了一樣沉寂,而秦軍像是從地府中放出來的魔鬼,他們在悄悄行動。就在這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他們已經將各種橋樑推送到了戲水邊上,有的人已經在偷偷地搭建便橋了,他們讓所有的弩兵一齊來到戲水沿岸準備,秦軍有蹲射、立射、腳弩射、機弩射、車弩射,一切準備完畢,只等丑時一到就發起進攻。時間一分一刻地過去了,軍事家說‘時間就是生命’。楊熊和司馬夷在大營裡密議到半夜,就嚴密地注視著計時辰的漏壺。

漏壺也叫箭壺,這是專門製造出來的一種留有小孔的陶製壺,先把水注入裡面,水便從壺孔中流出來,另外再用一個容器收集漏下來的水,在這個容器內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桿,用一個竹片或木塊託著箭桿浮在水面上,容器蓋的中心開一個小孔,箭桿從蓋孔中穿出,所以叫箭壺。隨著箭壺內收集的水逐漸增多,木塊託著箭桿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從蓋孔處看箭桿上的標記,就能知道具體的時刻。這種計時方法分為兩類:洩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種獨立的計時系統,只借助水的運動。故人發現漏壺內的水多時,流水較快,水少時流水就慢,顯然會影響計量時間的精度。於是在漏壺上再加一隻漏壺,水從下面漏壺流出去的同時,上面漏壺的水即源源不斷地補充給下面的漏壺,使下面漏壺內的水均勻地流入到箭壺裡,從而取得比較精確的時刻。

丑時剛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崇禎二週目:什麼叫大明第一勇士

龍騎士星光

膏粱子

保安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