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淮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審時度勢劉邦赴薛,英雄問鼎,任淮浦,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沛公在沛縣,探聽到秦軍突然撤走了,心裡感到疑惑。後來才知道章邯南下是為了引誘魏國人出兵。現在秦軍果然打敗了魏軍,章邯就回去攻打臨濟城了,沛公就覺得這個章邯確實不簡單,就請來了子房和蕭何商議。蕭何道:“看來對付章邯不光有勇,還得有謀啊!”就在三人說話的時候,忽然項梁的使者到了。沛公就請使者進見。使者見到項梁後,就把項梁要他們去薛縣商討國事的事情說知了。沛公就對使者道:“請先生館舍中用飯歇息,我即刻商議此事。”使者出去後,沛公就問子房先生,應該如何行動。
子房深思熟慮後,就說:“過去七國並存的時候,各國互相侵伐,爭霸不休。唯獨秦國用商鞅之法,變成了強國。此後秦國就利用有利的地形,雄居在關中,然後虎視六合,內修政務,外推連橫,從此實力遠遠地超過了其他的六國。六國為了自保,不得已才用了蘇秦的合縱政策來抵抗秦國,秦國從此不敢走出函谷關作戰。可是蘇秦死後,合縱政策就隨之破產了,秦國的軍隊也殺出了函谷關,而六國的軍隊竟然一觸即潰。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六國的軍隊中沒有出奇制勝的將才嗎或者是缺少能攻慣戰的猛將嗎都不是,就是因為六國之人各懷私意,不能夠同心協力去對付秦國,所以說上下不同欲者必敗!再比如說陳王,他在蘄縣建立張楚政權後,派了五路大軍伐秦。可是武臣第一個不聽他的節制,燕將韓廣也是邯鄲學步,跟著稱王。等到周文打到咸陽時,卻沒有一支軍隊支援他,周文的軍隊就成了一支孤軍。孤軍作戰,豈能不敗後來章邯東出關門,陳王的各路人馬便節節失利。眼看敗局已定,可別的將領也都不來救援。不僅如此,他們還都心安理得地經營起了自己的地盤,做各自的王。想想陳王起兵之速,如急風驟雨;後來失敗之快,也似秋風落葉。正所謂‘其興也速,其敗也忽焉’。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各路義軍不能夠互相團結。我看現在起義的各路諸侯,他們也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戰,這些人根本靠不住。就目前形勢分析:秦國的主力部隊尚未動彈,粗略地估算一下,他們北方的王離部尚有三、四十萬正規軍隊,章邯部約有一、二十萬,關中少說也有幾萬兵馬,還有各地的守衛部隊,加起來總兵力不下五、六十萬,而將軍所部不足萬人,況且尚未參加過大的戰鬥,又缺乏嚴格的訓練。您要憑著現有的力量去和強大的秦國相抗衡,這不正是以卵擊石嗎”
沛公聽了子房的分析,心中一片茫然,就誠懇地請教道:“以先生之見,我應該怎麼辦”子房道:“只有六國所有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才能夠戰勝強大的秦國!從陳王到景駒,他們根本不知道‘合縱’是什麼現在江東的項梁極具號召力,他北渡江、淮以來,豪傑紛紛響應,人馬絡繹不絕地前去投奔,留城已經會聚了十萬之眾,這將是繼陳王之後又一股反秦力量。況且項梁挾著全楚百姓的呼聲與國破家亡的仇恨,也有重振乾坤的志向,又有先父項燕這面旗幟做號召,全楚百姓必然能夠心悅誠服地去歸附。從項氏叔侄的身上,我已經看出了這支軍隊的浩然正氣和頑強精神,這將是山東任何一支軍隊都比不上的。項梁不光兵眾將勇,而且還有富饒的江東作根據地,他們必將憑著江、淮的險要能戰勝秦國。若是再與燕、趙、齊、魏等國聯合起來,進可以縱橫中原,退可以虎據江東,就足以能夠斡旋天地,領眾四方,顛覆秦國。沛公想要有所作為,就一定要去投奔在他的麾下,您才能夠建立一番功業!”沛公聽了這話,就立即起身拱手道:“先生這番金玉之論,真使我茅塞頓開啊!”隨後就讓紀信、寧君、劉仲、劉釗把守沛縣,自己率領所有的將士前往薛縣響應項梁的號召,商討楚國的大事。
項梁大會薛城,各路人馬接踵而至,心裡非常高興。一日,他見沛公和子房也到了城中,心裡非常高興,項梁就想請子房先生做他的軍師,還把這個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