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淮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崆峒山君臣議政,英雄問鼎,任淮浦,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正在得意忘形之際,忽見東南方出現了一股非煙非霧的五彩祥光,心中非常驚訝。掌管天象的官員趕緊上前回答:“陛下,這是雲氣啊!”秦皇道:“請說詳細。”官員道:“雲氣的種類很多,有稍雲、陣雲、杼雲、軸雲、杓雲、鉤雲等,雲氣出現的時候,異常壯觀。臣觀望剛才的這種雲氣,它五彩蒸蔚,好似龍的跡象,如果應驗,非同小可!”秦皇吃驚地問怎麼非同小可。官員不敢回答。秦皇逼問他。官員才膽怯道:“這是天子之氣啊!非要陛下親自前往東方鎮壓,否則後患無窮。”秦皇頓時愕然。
過了一會兒,群臣見皇帝若有所思的樣子,都不以為然地道:“雲氣只是一種天象罷了,陛下不必擔心想我秦國建立了繼夏、商、周之後的又一個國家,這是三皇五帝都不能比的功業。只要陛下仿效先王,於民為善,上為下謀的仁德之政,使老百姓過上安定富足的日子,他們就會高興。老百姓高興了,天下就太平。自從平王遷都以來,天下戰亂不息,民不聊生。陛下救民出水火,這正應驗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的古話。現在天下大定,戰爭結束,要撫平百姓在戰爭中受到的創傷,臣等認為:德政可以安民。現在應該讓流浪的百姓回家從事農業,再讓士卒回家修養,然後鼓勵他們自由開墾土地,實行農戰,免除徭役。這樣一來農民就有了固定的土地,等他們吃飽了肚子,倉廩也會慢慢充實。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用德政來治理民眾,民眾必然會心悅誠服’,‘推行恩德就足足能夠保全四海’的話。另外,秦國開辦庠序以教化民眾。只要陛下給民方便,老百姓必然會誠心歸附朝廷。數十年後,秦國必將無敵於天下!至於渺茫幽深之雲氣,請陛下不必費心勞神,妄猜吉凶啦。”
秦皇聽後沉思良久,道:“天道幽深,不察也可。不過前事歷歷,後事之師啊!秦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強敵;威王用孫武,宣王用田忌,而諸侯朝齊。那時天下各國動用合縱連橫的策略,而互相攻伐,把那些懂得縱橫開闔,遊說天下的人稱為賢人。現在天下雖然統一了,六合之內未必就完全臣服我秦國,更應該妨患於未然。把那些因為戰亂而流亡的人理應編成戶籍,統一管理,士卒卻不能解散啊想想前朝,不難而知:商取夏桀,周伐殷紂,都是以仁伐暴,自然是天下歸心。現在秦滅六國,掃清海內,是以暴伐暴,六國貴族必然不服,所以要處處謹慎,防微杜漸。士卒是國家的依靠,一旦解散,六國反叛怎麼辦就是天象不必理會,可治國之術不可不深究。況且秦國用水德之說治天下,就不應該過分地遷就百姓,過分地講求仁愛。朕聽說‘行動遲緩不決,就不會有名;做事猶豫不定,就不會成功。愚人在事情已經做成了還看不明白,智者在事情還沒有萌芽就已經觀察到了結果。人民不可以和他們考慮事情的開端,只能和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聖人的法度是愛護人民的,聖人的禮制是利於國事的。所以聖人治國,只要使國家昌盛,就不沿用舊的法度;只要有利於人民,就不遵守舊的禮制。現在如果用德政來治理百姓,就算百姓能感激秦國,那些亡國的貴族能說秦國的好話嗎朕熟讀古今奇書,深知治國之難。《易》曰:‘物不可以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天下統一了,難道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難道戰爭就結束了嗎不!乾坤不息,鬥爭不止。六國的舊勢力仍然是一大隱患,大家要時刻提高警惕。朕以為六國之中必有叛逆之人,因此決不能捨棄法治而改用德治,那將是縱敵一時,遺患萬世的做法。所以解散士卒,遷就百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朕必須出巡東方,向四方不停的示威,這樣就可以震懾那些不臣服的六國之人了。”群臣聞言,連聲稱是,都不敢再說什麼。
游完崆峒,駐蹕山下。次日秦皇又下令向南進發,因為道路崎嶇,隊伍走的很慢,也沒有再做大的停留。車駕就經過現在的華亭、回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