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方氏兄弟,聊齋狐婿,士心本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安南鄉有一譚公祠,乃三百年前鄉人修造,用於敬奉一位真人。

此人名叫譚子橋,號白石居士。

他出生東萊,隱於臨安,少年中舉,做過三年知縣。

後,家母亡故,辭官守孝。

期間遇一位仙道,每日攀談黃老之術,不自覺得其真傳。

自修黃老,譚子橋不娶妻不戀俗,終日行走於靈山大川。

某年來到南鄉白石山,甚喜此處山林,在山腳下蓋一草廬,獨居二十載,每日入山採藥入市換錢,多則賙濟窮人。

聽聞他居此山時,猛獸都安伏許多,曾有一隻受傷雌虎匍匐草廬,譚子橋不懼取草藥為它治傷。

數月之後,鄉人都見先生身邊多了一侍女,說話聲音很大,膽小之人不敢近身。

一日,譚子橋與鄉人說‘我將死,若不願見我暴屍家中,請將我葬於草廬邊,不要立碑厚葬。’

鄉人們記下先生之言,三天後再來草廬,果然他肉身已死。

眾人遵照遺囑,將其死屍埋在草廬院中。

過了三年,有鄉人說‘在江陵遇到先生了’,還有人說‘在蜀地見到先生以及侍女’。

此事傳開,鄉人都認為子橋先生成仙了,便在草廬原地修建一座‘譚公祠’,兩邊修造十二元辰石像。

後世鄉人,稱此祠為‘真人廟’,或叫‘譚仙廟’。

現在依然香火不絕,常開廟會。

南鄉周邊各村百姓愛來此地趕集,售賣山貨諸物。

今日小雪,卻不減廟會熱鬧。

見祠堂前一條橫石路,鄉人並肩接踵,叫賣吆喝聲遠遠能聽到,升起煙氣兩裡外可見。

劉彥、萬山、沈煉三人騎著駿馬,談著‘子橋典故’,瞭望廟會景象。

祠堂東邊一二里,見一叢村落,即是他們此行目的地‘南鄉’。

楊萬山面迎風雪道:“不想臨安有此人煙集市,只怕譚公也想不到,羽化之後受此香火。”

劉彥笑說:“子橋先生淡泊名利,在此山返璞歸真,百姓幕起事蹟,才有今日廟會之景。我等既來,當去敬上一炷香。”

“估計在集市上,便能見到餘家豆腐。”

說話一拍馬臀,先一步與胯下馬兒踏雪而去。

他今日算是第一次駕馬出遊,剛出城時還有些不熟,好在馬兒受他驅使。

十幾裡奔行下來,已能熟練駕乘馬匹,略有心得在身。

不過一盞茶功夫,三人馬蹄在集市口停下。

他們隨手牽韁繩,穿過人流去往祠堂。

交上十幾文請馬伕拴起來,後入祠堂上香敬譚真人。

這祠堂佔地半畝,建造用料皆是山中白石,三百年來不曾毀。

祠堂廟祝已傳了十數代人,他們皆以譚為姓,對外自稱是‘真人家僕’。

聽說頗有些道術,能看人面相吉凶。

“咦!哥哥你看,那不是……”

後院廟堂榕樹下,有一矮個漢子盯上劉彥他們。

他身旁,分別站著一八尺身大個和本祠主事譚翁。

譚翁驚說:“來了貴人,二位莫非識得?”

大高個漢子點點頭,對譚翁附耳說話,又扯小個子旁邊商議。

譚翁面顯春風,闊步走入祠堂,只等三人上香後,拱手道:“未知奉義來此,有失遠迎了。”

三人分顧各有禮數。

萬山笑問:“不知老翁何人?如何認得世才?”

譚翁自告身份,說:“老朽不識君子,卻有人識得。還是先生找尋之人。”

這話勾起劉彥好奇,隨他轉顧榕樹下一高一矮兩位奇貌漢子。

說他們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聊齋狐婿

士心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