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小人贖罪,聊齋狐婿,士心本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冬寒氣至,北風細雨悽。
下元祭東湖後,臨城水鄉人人皆知‘相君顯聖’。
有關‘君家生前身後事’於坊間傳開,百姓對於鬼神之信更添熱衷。
今早家家門前燒紙錢,或是祭奠親人,亦或祈神保佑。
香火氣一時蓋過了城中煮藥氣、造飯氣,與天地間風雨雜糅在一起,給水鄉添幾分靈韻。
陸侯早起巡視放藥,見街巷百姓都在燒紙錢告念神明,感嘆‘民心敬鬼神,遠勝敬聖賢’。
楊萬山與他笑談觀點,說:“劉世才尚與鬼神親近,百姓禮神又何妨?”
“東湖君家非野神邪神,乃神道正神水官,他施仁義濟鄉鬼,該得百姓信奉。”
“世才兄說,百姓迷信鬼神,意在討心安,是對‘福壽安康’之嚮往,此乃人之常理。”
“官家治民,不能只用嚴苛律法,還要善使心計。”
“此‘心計’非愚民之計,而是順應民意之計。”
“只要民心順應,那治下就會太平,這便是春秋‘牧民之道’。”
“我倒覺得‘百姓禮神’對臨安大有利處。”
“內兄因當順應民意,借大眾之所信,引大眾共治瘟疫。”
陸侯琢磨內弟的話,心頭靈光閃爍,點頭道:“萬山言之有理,卻不知如何‘借大眾之所信,引大眾治疫’?”
萬山眼望前方小巷,看各家各戶門前燒紙,說:“昨日下元祭神,今日可以祭鬼。”
“如今滿城鬼神氣,百姓必然想念已故親人。”
“不如大開南城門,引大眾前去東山鬼谷祭祀。”
“這般,人鬼相隔陰陽而親近,彼此都得慰藉,不就達到世才‘治疫六法’之精妙?”
陸侯明悟了,稱讚內弟道:“賢弟好敏思。我這就回去寫榜文,等辰時放完藥便張貼。”
“正好此前找工匠雕刻的‘鬼城冥界碑’也送來縣衙。”
“今日一併過去立上,世才若是無事,請他同往!”
“小弟也有此意。”
楊萬山轉看南城說:“世才兄身上,有太多可學之處。他就如一座靈山,山中見靈秀無數,你我應當多與他求教。”
“不恥下問,才是君子。”
“嗯……”
陸侯並望點頭,內弟的話他深以為然。
話不多言,兩人回縣衙擬寫榜文。
來到北城衙門,見華明淵和汪清河撐傘立於門口。
二人見陸知縣回來,各放下手中傘施禮。
陸侯只是點頭,連來意都沒問,便獨自進衙門。
楊萬山笑看內兄回衙,撿起二人雨傘歸還說:“內兄公事繁忙,不知兩位仁兄此來何事?”
華明淵持禮分看汪兄道:“我二人非為自己,乃為他人而來。”
“蔡、陶、李、章四家想獻上幾船草藥,施贈鄉民,略表贖罪之心。”
“哦?”
楊萬山心中幾分明瞭,大概猜出那四家為何‘贖罪’,卻裝作糊塗,邀兩人後衙敘話。
堂內落座後,萬山問道:“那藥材有多少?現在何處?四家所犯何罪?”
汪清河轉顧華明淵,見他不開口,便接話說:“蔡陶李章四家一共從蜀地置辦一萬七千斤良藥,貨船現停靠於東湖南山岸邊。”
“除他們四家,小生與潘家也想捐些銀兩,為我鄉盡一些薄力。”
“我家捐文銀一千兩,潘家捐三千兩。”
“求大人寬恕我等小人之心。”
“我等賭誓,再不敢有謀取不義之財的念頭。”
楊萬山聞言失笑,餘光掃過華明淵,斂溼袖自語說:“當日東城酒樓設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