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風月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Time時光裡,逸風月寧,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的穿針引線,並沒有說的那麼簡單,如果說緙絲工藝流程有十七道工序,那麼光所謂的穿針引線就有十三道工序,從落經線、牽經線到套筘為止,就足夠露霜練習半個月。
區別於普通織錦工藝的通經通緯的方式,緙絲工藝是透過通經斷緯的方式,經線不是完全的穿過緯線,它是早經線抵達相同色塊的邊緣就掉頭折回,色塊邊緣就會呈現鏤空的縫隙,“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也由此而來。
而從畫稿到織線到呈現這樣效果之前,露霜要面臨的困難才剛剛開始,第一道關就是套筘
經線是作為緙絲織造的底料打底的必要工序,而套筘就是用拉筘刀將每根經線穿入竹筘中。
如果將經線比作我們的頭髮,那這個竹筘就是一把梳子,而做這道工序,就是需要將我們的每一根髮絲,精準的對應到梳子的縫隙中,不能重複也不能跳行,這裡的難點就在於這把“梳子”—竹筘,它有上千根的縫隙,我們要將經線按照順序,不能錯漏的精準穿過,每一根經線都要穿過每一根竹筘的縫隙,一根線還要對應一個間隙,如果發現某一處錯行或者重複經線,就要重新把前面的經線拆下來重來。
就這一道工序,按照露霜現在的速度,至少需要一上午,都算新手中的佼佼者了,熟練的工作人員,日常做這道工序也需要至少兩個小時。
“這姑娘還是很認真的,能靜下心來去學習,這種品質就已經很難得了。”中午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飯,顧師母開口表揚著。
說的露霜都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想著不要弄錯了重來就已經是萬幸了,就是這速度,卻是太慢了,後面眼睛都有點花了。”
“你師母說的對,初學者能夠半天踏踏實實的半天做完這道工序,就已經很難得了。”顧老也有些欣賞的表揚著
“那些電視上能夠給大家呈現的,或者說體驗的,大多都是隻有織線階段,但能夠掌握這種工藝的人,少之又少,更別說花費時間去學習,去練習,這也是這項工藝逐漸失傳的原因啊。”
顧老說的也是真心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緙絲工藝在日本逐漸流行,成為女子夢想中婚服腰帶的上上品,隨著當時的大量外貿訂單的傳入,促進了當地更多的人投身於緙絲織造學習就業。甚至當時的緙絲機達到了上萬臺,從業人員也達到了上萬人,一度推動了蘇州本地和南通一代的經濟發展,也使得這項工藝在那個時期達到了很好的傳承。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出現,出口訂單大量下降,加之國人的使用從古至今都被稱為貢品一類,老百姓自己用的少之又少,更是在中國市場中不常見,隨著外貿的減少和時間的推移,當代年輕人更是喜歡快消品市場,導致這樣的傳統技藝慢慢失傳。
雖然露霜也沒想過自己未來會從頭到尾能夠自己去做這個工藝,或者能夠真的傳承這項技藝,但是既然要來學習,她便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能夠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這項技藝不再被束之高閣,讓更多的人能夠知曉,去欣賞,露霜也廢了不少心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