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三國大型戰爭,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開始,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為止,合計60年時間。

曹魏的年代始於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都洛陽,史稱魏或曹魏。統治範圍有整個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長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肅、陝西、遼寧的大部分地區。亡於公元265年,共歷五帝、46年。

蜀漢為劉備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於成都,國號曰漢,史稱蜀或蜀漢。統治區域有今四川、雲南、貴州全部和陝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為曹魏所滅,共歷二帝,合計43年。

孫吳為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公元229年稱帝,國號吳,建都於建業,史稱孫吳或東吳。統治區域有今長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兩廣地區。公元280年為晉朝所滅,共歷四帝、59年。

這裡按照時間先後,簡單介紹一下,三國時期的四次大型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

先說官渡之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延津縣僧固),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話說,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到了王朝末年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割據勢力為爭權奪利,互相兼併,而連年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

冀州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

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徵四方”),威勢大增。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華北後期兩個政治軍事集團已經成形,決戰勢所難免。

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特別是袁紹的統治核心——冀州。

在漢末三國時期,“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不過,袁紹剛贏了幽州公孫瓚。

戰爭即消耗。對手又強,雖士氣正盛,但民力不堪,徭役賦稅等重壓之下,可能激起民變,兵變。

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對手多了,曹操也就只能學漢高祖劉邦,採取深溝高壘作持久戰的打算,並不敢傾盡饢底,堂堂正正與誰一戰。

曹操作戰,幾乎都採用“趁你病要你命”的趁火打劫方式,軍中譁變,或者父死子繼的政權更迭時候。

這種作戰雛形從漢高祖劉邦起,為人熟悉,也就從他開始被挑剔行事不夠光明磊落,故而說他是布衣平民出身。也就是庶民,到了這裡的劉備劉皇叔更是說他是賣草鞋出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網遊開局西涼雙雄,準備當人義父

王仲安

花中美人

吹思汀

鹹魚王爺穿書後在娛樂圈被迫營業

yun卷yun舒

協議閃婚後,禁慾老公是初戀

盛七玥

小狗與大宇宙

故我澎湃

我嫁給了閨蜜她哥

布偶